鄉(xiāng)上的老人院就坐落在我們村上,從我懂事之日起我便知道此事了。
老人院不大,房屋緊捱著,石梯不高,好像只有三級臺階,只是每間屋子不是太干凈,都是老人自己打掃房間,其實都是老人自己照顧自己。說是老人院,其實也是孤兒院,因為院里不僅僅只是老人,還有中年人和兒童。院長是有家室的人,且兒女成群,他是老人院里的最高首長,管理和照料幾十個成員。要說管理,主要還是財政方面,負責(zé)買回柴米油鹽,幾天打一回牙祭,好久添置被子衣物。鄉(xiāng)上專門為老人院配置了土地,有勞力的人就負責(zé)種地,挑水做飯洗衣服都有人負責(zé),看上去儼然一個大家庭,生活得井井有條。
盡管如此,鄉(xiāng)親們是不怎么看好的,特別是在八九十年代,說起老人院,上了歲數(shù)的人是不悄一顧的,說那是沒辦法的事,無親無故,說是老人院,孤寡人居住的地方是沒有生活樂趣的。如果哪家鬧矛盾,吵得不可開交時,老人就會冒出一句,算了別說那么多,老子今后大不了上老人院去,省得你們這些狗雜種推三阻四的。此話一出,那些后生就啞然了,一個個轉(zhuǎn)身忙活去。作為老人再苦再累也不愿去老人院,怕別人閑話,讓兒子臉上無光;作為兒子,再忙再煩不會想到送老人去那地方,同樣怕別人笑話,把老人院看成如監(jiān)牢,禁錮老人的地方。當然,鄉(xiāng)上一年到頭去慰問一下,其實也就是過年去送點東西,村里人見狀非但不羨慕,反而認為鄉(xiāng)上在做秀,說那些老人好可憐,畢竟是來自四面八方,成天有吵不完的架,干不完的活,說不完的心酸事。原因之一就是隔窗而望,根本就不了解真相,甚至還有人認為,作為孤兒,只要自己勤勞,種點地,喂點雞鴨副業(yè),過日子應(yīng)該沒有問題,干嘛非得進老人院啊?
到了九十年代末期,新的民工潮大量涌現(xiàn),一個村子除了老人和兒童外,根本看不到年輕人的影子,極個別的都是殘疾人或不務(wù)正業(yè)者。這樣一來,老人院和村子里形成兩個天地,一邊是笑語連天,其樂融融,一邊是孤獨寂寞,哀嘆連連,留守兒童有做不完的作業(yè),留守老人有干不完的農(nóng)活,回到家中,冷鍋冷灶,難見炊煙。小孩成天鬧著要找父母,父母成天想著田地的收成,全沒有以往的人歡馬叫,人氣高漲。相反,老人院里添置許多硬件設(shè)施,院長也年輕了許多,也更會想法子讓老年人高興,政府到院里看望的次數(shù)陡然增加,讓方圓百里的村民羨慕不已。有許多就想進老人院,但也只是想想而已,去了,孫兒孫女怎么辦?還有,帶著孫兒孫女能否進去?門檻比原來高了許多,只是在外打工的兒女何時才是盡頭?老人們在一起就擺個不停,白天擺完了,夜晚不可能再擺,沒有龍門陣擺就早早呼呼入睡,日子就在等待和煎熬中度過。不過也有甘于寂寞的,那就是我的保娘,保爺去逝后,保娘一個人帶著孫子住在鄉(xiāng)下,成天忙于家事。她的幾個兒子都在外面掙大錢,買新房,上了城市戶口,成了地道的城里人。然而保娘不稀罕,她說城里太鬧騰,人多車多房多,過一條路還得久等,還是鄉(xiāng)下清靜、空氣新鮮,即使是吃蔬菜也是土里現(xiàn)收現(xiàn)洗現(xiàn)下鍋,最重要的是井水養(yǎng)人,并不時堅持念佛。對此,兒子有些不快,說你一個人帶著孫子生瘡害病怎么辦?保娘說好辦,一個電話就通知你們了,實在不行,你們把孫子接回去,我進老人院也行。兒子更不快了,說要進老人院也進城里的老人院,鄉(xiāng)下的老人院條件太差了。保娘說,條件好不好,關(guān)鍵看習(xí)不習(xí)慣,不習(xí)慣走到哪里都窩火呢。
兒子聽后啞口無言,卻在心里盤算起來。他想,人們都爭想恐后辦幼兒園,唱什么祖國的花朵,設(shè)施簡陋卻紅紅火火。何不拿出部分經(jīng)費把老人院翻修擴大?但想了很久,終不敢付諸行動。一是怕妻子責(zé)怪,二是怕鄉(xiāng)親閑話,認為他瘋了。母親知道后,卻大力支持,認為兒子總算干了一件積德的事。本來還在考慮之中,不想此事成為全鄉(xiāng)人的熱議。院長和鄉(xiāng)長來到保娘家中,商議方案。
母親說:“要干就干好,請護理人員,還發(fā)工資。”
兒子說:“你是老板啊?工資你來解決吧。”
母親說:“我不是老板,是老板的娘!”
院長見娘兒倆爭吵,趕緊制止道:“快別吵了,護理人員以后再說。”
母親不同意,說沒護理人員什么都是空談。
兒子說:“好好好,就依娘的,到時公開招聘。”
母親又不干,說:“招聘個啥呢?村上二妞和菊子就行。”
兒子把手一揮,算了算了,這事沒法談了!
鄉(xiāng)長笑道:“大家都是為了把事情辦好,都沒錯。只是事情得一步一步來,今天就談到這里吧。”兒子隨院長鄉(xiāng)長走出屋外,鉆進小車直奔老人院。
到了老人院,一股霉味直沖鼻孔,院墻開始脫落,矮墻上爬滿葛藤,隱隱有幾只小壁虎竄進竄出,讓綠中帶黃的葉子如蝴蝶飛過。壩子的四周明顯臟亂,污泥濁水恣意流淌,一群蒼蠅如閃電般掠過,空氣中傳來轟炸機似的聲音。再往里走,右邊是煮飯的灶屋,柴禾堆放凌亂,柴灰溢出,在室內(nèi)彌漫開來。老人們穿著陳舊的衣服,眼里閃爍混濁的眼淚,臉上的笑容一看就是強裝出來的,讓人感覺不到幸福洋溢的滋味兒。母親看到此景,眼淚立馬滾出來,說這就是幸福院呀,我看是瘋?cè)嗽海鎭砹诉@里,我怕會瘋呢!兒子望了娘一眼,轉(zhuǎn)身向院長說,好了,就這樣吧,還是你當院長,三個月后我來驗收效果,好呢就投資,不理想呢就走人。院長笑笑,說哪兒啊,只要有錢,我一個星期就變樣。
當兒子的聞后一驚,說這個可不能開玩笑!
院長伸出手來,緊緊地握著年青人的手,“一言為定!”
年青人迅速抽出手來,拉著母親走出幽深地大門。
寫到這里,我不由得想起中國已進入老齡化時代,60歲以上的老人達1.6億多人,而且空巢老人越來越多,有些常年沒人照料,病死在家中也無人發(fā)現(xiàn)。這是一個揪心的話題,但又是一個不能繞過的話題。我想,除了兒女們擠點時間常回家看看,規(guī)范化的老人院確實是解決老人養(yǎng)老的理想之地,畢竟觀念早已發(fā)生變化,加上全社會不斷關(guān)注、改進,也許20年過后,老人院會像幼兒園一樣,成為教育和提升幸福指數(shù)的人間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