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傳承,是民族繁衍的根基。于歷史高空上,俯看天下孝子之身影,也許將自己置身事外,方能領悟孝之真諦。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孝道,可謂孝矣。”孔子講究孝道,孝成為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使人們明白孝為人之根本。曾也有人以遵循傳統文化中的孝道為愚,更有甚者以遵孝道為腐。在我看來,他們只是體味不到“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的痛楚,從未體驗過“一失足成千古恨”的追悔莫及,更別說發現孝是生命與生命的交接紐帶,一旦斷開,將永遠無法連接。我想,只有體味過人生百態,歷經滄桑,才會知那些稍縱即逝的眷戀、無法重視的幸福、貫穿一生的熱愛、綿綿悠長的牽掛,只有“孝”才能承擔。
孝,傳承中華文明,在歷史長河中永垂不朽,而那些被淹沒在長河中的一切不過是不夠堅實和凝重罷了。曲徑通幽處,冬蘭散發著芬香;蟬的幼蛹,憧憬著撲翅飛翔;而公螳螂卻是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給予小螳螂營養,直至死亡。螳螂用沉默的父愛孕育了生命,用生命見證了父愛的偉大。驀然回首,孝心與日月同輝,與天地共存。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何況人乎?孝順是做人的本分,是倫理的基礎,正所謂百善孝為先。而干寶的《搜神記》中“臥冰求鯉”的主人公王祥就是古今典范,“早喪母,繼母朱氏不慈,數譖之。由是失愛于父,每使掃除牛下。父母有疾,衣不解帶。母常欲生魚,時天寒地凍,祥解衣,將剖冰求之。冰忽自解,雙鯉躍出,持之而歸。母又思黃雀炙,復有黃雀數十入其幕,復以供母......”古語云“動天之得莫大于孝”,若能做到“事父母能竭其力”(《論語 學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則足矣!
夢回千年,堯舜之道,孝悌而已;穿越古今,讀書立業,孝悌做人。
猶記筷子兄弟在《父親》中唱到“總是向你索取,卻不曾說謝謝你,直到長大后,才懂得你的不容易......可是你不在我身旁,托清風捎去安康,時光時光慢些吧,不要再讓你變老了,我愿用我一切換你歲月長留......”如此傷悲歌詞,寫出父母容顏遲暮時才想起我們曾經應當為他們做些什么,卻什么也沒有做,如今歲月已去的緬懷。周杰倫的“聽媽媽的話,別讓她受傷,想快快長大,才能保護她”(《聽媽媽的話》)將中華民族的孝道用歌詞唱出來,對傳統文化進行繼承與發揚,只是孝悌做人而已。
我到過的地方極少,但在中國這塊版圖上,所幸的是我知道在武隆這個小縣城旅游時還能見到正規的文化遺產,只因其對傳承歷史文化、保護自然遺產早有遠見。重慶“印象武隆”以瀕臨消失的“川江號子”為主要內容,100多位演員真情獻唱,讓觀眾體驗自然遺產地壯美自然景觀的同時感受巴蜀大地的風土人情。值得關注的是高潮部分的少女哭嫁環節,一位老纖夫和一個婆婆用重慶話講故事,提及哭嫁,此時舞臺后邊小樓窗戶打開,卷簾慢慢上提,露出女孩的纖纖玉足在無水木盆中洗腳,但仍能感受到其出嫁之前喜悅又恐懼的心情,唱到“我的父啊我的母,出嫁才知道父母的苦”,然后她們慢慢從走廊里走出來,用弱不禁風而嬌羞的舞步、展現自己的婚姻歷程,最后是一個滿身紅衣的新娘,深深拜倒在一根紅菱前邊。一場大型實景演出“印象武隆”,在對白過程中說到“娃娃,快出門了,要打扮得漂漂亮亮的,今天出門都不一樣了喲......媽媽最后一次幫你梳頭,今后個人梳哦......”(出自“印象武隆”對白,方言)通過再現巴蜀大地獨特的風土人情,對孝道文化進行了深一步的詮釋。我相信,在這非物質文化傳承基地,受當地文化環境的影響,只要堅持孝行天下,必將愛滿人間。
武隆的崛起廣受世界青睞,更不乏文人騷客,演藝明星,富商大賈,連張藝謀、王潮歌、樊躍等藝術界大腕也來見證歷史的璀璨文化,將其推向世界,更是將這不朽精神永遠刻在史書上。少女哭嫁,讓歷史告訴未來,以孝為馬,終將跨越高山和大海,馳騁天下。
簡介:張婷婷,女,19歲,重慶武隆人。現就讀于重慶工商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喜歡文字,愛好攝影。文字是精神最好的寄托,愿這點滴文字能夠表達我心之所想,心之所向,心之所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