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陰荏苒,歲月匆匆。父親和母親結婚已經60年了。作為兒女的都為之高興,我們兄弟幾個,早在年前就商議要為父母的鉆石婚姻隆重慶賀一番,把親朋好友召集在一起,辦上幾桌宴席。當將這一想法告訴父母親時,誰知二老都不贊成,理由是如今生活條件越來越好,雞魚肉蛋每天都有,吃穿不愁衣食無憂住房寬敞------過去搞慶賀無非是大家在一起熱鬧一番,更多的是解解饞,如今再搞慶賀祝壽之類的活動也就沒有多大的意義。我們尊重老人的意愿,似乎又覺得少了些什么,因為這么多年一路走來太不容易了。
父母的婚姻純粹屬于那種經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形式而結合在一起的,是在磕磕碰碰、平平淡淡中一路風雨兼程,同甘共苦、攜手并肩,摸索著走過了六十個春秋。
60年是一個什么概念!60年是一個甲子;相當于一個耳順之年人的年齡;每個人生只有一次;是半個多世紀的時間;幾乎與共和國同齡------實屬不易。結婚60年又稱為鉆石婚。想想看,從最初的婚姻,也叫紙婚,顧名思義最初結合薄如紙,正是在這張白紙上開始描繪婚姻生活的新畫卷、書寫著關于婚姻家庭的酸甜苦辣。經過風雨同舟、相濡以沫60年歲月的洗禮,那張薄如蟬翼的白紙通過升華已經發生質變——鉆石。鉆石也許是最金貴的物品,人們把它比喻成60年的婚姻,其金貴程度由此可見一斑。
母親性格柔順,從不與人爭執,雖大字不識幾個,卻通情達理,經常教導我們如何做好人干好事、往高處走向低處看。她勤勞賢惠,一貫尊老愛幼。記憶中,祖母很嚴厲,母親一直敬畏祖母,在四十多年的婆媳生涯中對祖母相敬如賓,祖母癱瘓在床多年,母親毫無怨言始終如一悉心照料,陪伴祖母走完最后的人生路。母親柔而韌,不管家中發生什么事情,她從不在我們面前流露出絲毫苦澀。任勞任怨的母親靠著柔弱的肩膀支撐起一個家,父親由于常年在外教書,難得照顧家里,家里家外都靠母親操持著,奶奶健在的時候,婆媳倆相依為命,硬是把我們兄弟六人拉扯大,付出的艱辛可想而知。父親對事業堅忍執著,對生活十分儉樸,在外面省吃儉用,盡可能帶來更多的物質供養家里。
在六十年中,既有溫馨的時刻,又有不和諧的現象,但不和諧的現象畢竟是偶然的、微不足道的。這些都是由于觀點分歧造成的,目的還是為了家庭的團結、幸福,并沒有妨礙到父母婚姻的成長。父親和母親的婚姻觀,對于家庭的責任,對于婚姻的忠誠以及老人的贍養,兒女的撫育都是盡力而為,沒有半毫私心。雖然從不曾聽父母談論過有關愛情的話題,可他們彼此關注的眼神里寫滿了濃濃的愛意。
成功而持久的婚姻,最大的受益者是孩子。我們兄弟幾個都得以茁壯成長并學有所成,紛紛跳出農門,脫離了農村,在都市成家立業。此時的老人為了照顧孫輩也開始在城市間奔波。為了答謝辛勞一生的父母,我們兄弟決定要把父母接到城市里生活。
轉眼間,老人來到城市生活已經18個年頭了,都到了耄耋之年,身體依然很硬朗,生活完全自理,老人的安康真是子女的福分。他們現在居住的房子就是我的婚房,室內的裝潢還是十幾年前的樣子,當初的風格已經遠遠落伍。我和哥哥商量著要重新改造一下,重點是衛生間,老人年紀越來越大,行動越來越不變,洗澡是個大問題,要解決好,增加取暖設備,確保在寒冷的冬季也可以在家里洗澡。還有一個就是取暖問題。盡管在客廳里早已安裝了柜機空調,但是臥室還是很難輻射到熱能,盡管早幾年我也為父母添置了取暖器,還是很難達到舒適的溫度。改造房子也算是作為兒女向父母親的鉆石婚獻上的一份厚禮,盡上的一份孝心。
向來省吃儉用的父親,在聽到我們商議要改造房子的事,也是不同意,認為花錢不值得。為了不讓老人生氣,在縣城生活的哥哥以換換生活環境為由,把二老巧妙接走了。趁此機會,我開始行動起來,安排施工隊加班加點趕工期。重新整裝過的房子亮堂了很多,看上去舒服了很多,更主要的是設施得到改善,功能更多了。二老回到家里視察后臉上樂開了花。
通過這件事,使我感悟到有時候父母親的不同意大多是因為錢的問題,心疼花錢,他們老一輩在省吃儉用上、在勤儉持家上經歷了太多的磨難,雖然過上了好日子,還是依然艱苦樸素,能省則省。作為子女的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生活閱歷的加深,就需要理解,父母的用意;就要懂得,父母的愛是對子女最無私的奉獻。我愈發理解“子欲孝而親不在”的內涵,這是人生的大悲哀之一,無論人生再怎么輝煌,終究無法彌補父母已經不在的遺憾。有些事可以等,惟獨對待父母的愛,孝敬父母是不能等的。否則,我們的事業再紅火,掙得錢再多,也會讓我們產生歉疚,有些事過去了是無法補償的,也許會令我們一輩子都不能釋懷。我不想在自己的身上留下遺憾。(巍然)
作者簡介:江蘇省作協會員,徐州市雜文學會秘書長,已出版散文集《巍然的老家》、雜文隨筆集《直面現實》,作品已多次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