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爺爺病危的時候,大伯正在離家六十里里外的縣一中參加高考。那是1977年冬天,因為文革的原由而中斷了十年的高考制度又重新恢復了招生,年近三十的大伯聽到這個消息后興奮不已,以前讀書時大伯的成績就很好,立志要考上大學來光宗耀祖,無奈那一代人命運不濟,遇上了文革這場浩劫。如今雖說年紀大了些,但機會千載難逢,大伯認真準備了兩個月后,信心十足地踏上了開往縣城的汽車。
按當時的時間推算,爺爺走的時候大伯剛從語文考場出來。一家人都圍在爺爺床邊,痛哭不已。特別是奶奶,不停地問:“要不要叫華子回來?”華子是大伯的小名,按照農村的習俗,父親去世,長子應陪在身邊,以防有重要的后事交代。爺爺決絕地搖搖頭:“不,讓孩子安心考試。”眼中卻滿是不舍和酸楚。直到爺爺去世,雙眼也沒閉合,明眼人都能看出來,他是抱憾而終的。其實,他多想在臨終前見上兒子一面啊!
大伯得知消息已是三天后了。回到家,看見奶奶手臂上挽著的黑紗以及堂屋中爺爺的遺照,大伯“撲通”一聲跪了下來,嚎頭大哭。大伯跪了整整一天一夜,滴水未進,口中一直責怪奶奶沒有及時通知他,讓他在爺爺生前的最后一份孝心都沒盡到。奶奶無言以對,大姑說:“是爸不讓媽告訴你的,他怕影響你考試!”說完,全家一片沉默。
三個月后,大伯如愿收到北京一所名牌大學的錄取通知書。畢業后,大伯被首都一家事業單位錄用,留在了北京。接著結婚,生子,買房,升職,如今的大伯已是局里的一把手,官位顯赫,日理萬機。但每年清明節,無論多忙,他都會抽空回家一趟,親自去爺爺的墳前燒香磕頭。而每年的家庭聚會上,大伯也會在身邊給爺爺留一副碗筷,更會無比痛苦地說起爺爺當年去世時自己未能趕回家盡孝的事來,說著說著便淚流滿面。
2014年中秋節,受大伯邀請,我們全家攜同奶奶一起去北京游玩。一天,在酒店吃飯,同席還有大伯的同事和其他單位的領導。閑聊中,大家紛紛夸贊大伯有能耐,不僅事業有成,更是個孝子,把年邁的母親接到北京來。一句話,仿佛擊中了大伯心底埋藏已久的傷疤,他忽然沉痛地說道:“你們都錯了,其實我是個不孝子啊!”接著,他竟當眾講起了爺爺去世的事。說著說著,又悲痛地哭了起來,把在場的人都感動了。
回到家,想起飯桌上的事,我說:“大伯,過去的事情都過去了,你為什么老耿耿于懷呢?”我總覺得那是家事,在外人面前提起不好。況且,大伯的身份今非惜比,也要注意一下形象。
大伯感慨地說:“因為太刻骨銘心了,那是一輩子的遺憾和痛啊!”
“你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啊!”我說:“你想,如果當年爺爺不阻撓奶奶,你能繼續參加考試嗎?能順利考上大學嗎?說不定現在還在鄉下種地,當一輩子農民呢?所以奶奶沒有告訴你,你應該慶幸才對啊!”
“放屁!”聽了我的話,大伯忽然咆哮道:“我寧愿當時沒考上大學!”大伯的話,把我嚇了一跳,以至于此后一段時間,我都對大伯心存不滿,更想不明白,為何我的一番好心勸慰會惹得他大發雷霆。
前幾天,我無意間看到了著名主持人楊讕對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美籍華人崔崎的一段訪談。崔崎出生于河南寶豐一個貧困的小山村,十多歲前從未讀過書,跟大多數農村孩子一樣在家放羊、喂豬。十歲時,崔崎的姐姐偶然間得到了一個在教會讀書的機會,想讓給他去香港讀書。父親聽說后,不愿意崔崎去,因為他是家里唯一的兒子,長大了可以幫忙干活養家,但母親卻執意鼓勵兒子去讀書。后來,崔崎還是去了香港,沒想到,這一去,便成了與父母的永別,二老在后來的大饑荒中都活活餓死了。說到這里,楊讕問道:“如果媽媽當年沒有支持你去讀書,你如今會怎樣?”楊讕心中期許的答案和我們很多人一樣,都以為崔崎會說“我要感謝母親,如果不是她我就不會有今天,命運也不會改變”之類的感恩話,但令人驚訝的是,崔崎卻愧疚道:“我寧愿當時沒有去讀書!那時農村有一個兒子是很重要的,如果我留在家里,或許我將一如既往地不識字,但我的父母也不至于會餓死!”
聽完這番話,所有人都被感動了。諾貝爾獎,在旁人眼中,是多么至高無上的榮譽啊!可在崔崎心里,與自己的父母相比,它變得毫無分量。一個受人敬仰的大學者猶如此,更何況是平常人呢?我忽然間就想起了大伯,這時,我才深深地體會到大伯那份長久以來的自責和悲痛!
是啊,在這個世界上,有一種恩情我們永遠都償還不清,那便是父母的養育之恩。或許,他們從來沒有苛求我們償還,因為父母對兒女能付出的,除了愛還是愛。在愛的天枰上,子女和父母之間始終都是傾斜的,我們這邊的砝碼永遠都沒有他們那邊重。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已發生的悲劇,無法挽回,只能在當事人的心上刻下深深的痛痕。但我們這些父母尚在的人呢?當我們因為別人優越的家境而抱怨自己的父母時,當我們為了追逐一些所謂的名利而打著“忙”的幌子不愿回家時,我們是否意識到了,父母一直就站在家門口焦急地張望著、在心里默默祈福著、更隨時準備全身心地為我們付出呢?
孝敬父母要趁早,因為你的父母正在漸漸變老,時間不等人。有些孝,現在不做,也許一輩子都沒機會了,不要讓等待,熬成一種蒼老的姿態和終生的遺憾。
個人簡介:王世虎,男,80后,湖北省十堰市人,2008年畢業于西安科技大學,現供職于西安某媒體。雜志記者,中共黨員,自由撰稿人。至今已發表各類文章一百余萬字,八十余篇文章被收錄入各種年度選本,十余篇文章被選入全國各地市中高考語文模擬試題,榮獲各類征文獎項十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