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十年謂之錫婚。驀然回首,十年光華就在柴米油鹽中彈指一揮。錫婚紀念日的晚上,看著佝著微駝的背在廚房忙活的婆婆,不由感慨:十年前這個陌生的老太太,我已叫了她十年的“媽’。
婆媳關系,女人間的明爭暗斗,家長里短,上不得臺面卻從未停歇,古今如此。十年前,帶著對丈夫的摯愛嫁與他,與所有新娘一樣,準備開啟“公婆疼丈夫愛”的幸福生活模式。嫁,女易家也,褪去戀愛時的光環方知:嫁的他是一個人,面對的卻是他整個家。他如同一株禾苗,從小就穩穩當當地插在這個家里,若想移植,必先傷筋動骨。尤其一個是前幾十年在耳邊嘮叨的女人,一個是后幾十年將在耳邊嘮叨的女人,一個害怕失去,一個渴望擁有,都想把生命中最愛的男人往自己身邊拉一點,再拉一點。對此,丈夫倒不偏袒哪一方,輕描淡寫地說了一句:磨合吧,要合必先磨。
這一磨合,就磨掉光陰數載,發現婆婆并非傳說中的惡婆婆,還摸索出她的種種好來。
月子里,婆婆不讓兒與我睡,哺乳時才抱來,她每晚穿梭兩個房間數次,天微亮又起身為我烹食補身。她總說:女人這個時期最虛弱、最關鍵。兒偶鬧肚子,婆婆驚呼,我問何事,她說:離遠點,我來收拾,你胃口薄,中午又吃不下飯。一個月下來,我精氣漸佳,她卻瘦了一圈。
后來我開店、辦學,婆婆更是傾已之力,奔波于老家與我家之間。飯煮好,必先送與我,無論下雨天晴。有時我疲憊歸家,見窗明幾凈,米缸滿溢,果蔬堆滿墻角,雞蛋排放于冰箱,就知是她匆匆來了又走了。
成家立業辛苦,又與丈夫聚少離多,因此常發生爭執,小則互不理睬,大則分道揚鑣。婆婆瘦小,時常一躍而起,推搡她兒子,怒斥:人家一個女人那么辛苦是為了什么?你還和她吵?一向孝順的丈夫不敢頂撞親娘,而我亦養兒,豈會不知“打在兒身痛在娘心”,便不好再張揚。以至丈夫常在他媽面前埋怨:別人媽疼兒,你卻疼媳婦,到底誰是你親生的?這時,婆婆總是笑開了花:兒孝不算孝,媳孝才真孝。要想媳婦孝,先得對她好。
這個大字不識的老太太,幾句話就道出了婆媳之道的千古真諦。
婆婆向來如此,雖無金銀滿屋讓我坐享其成,卻以她良善無私的愛讓我獲得更為珍貴的東西。十年間,初入圍城,為人父母,開銷日增,大事憂心小事煩心。所幸有婆婆協調幫助,我與丈夫跨過楊花般飄搖的楊婚,邁過柳枝般不定的柳婚,方收獲了略顯金屬質感的錫婚。雖知來日方長,卻有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信念。
然而,十年時間足以讓婆婆蒼老了,青絲沾染銀發,疾步變得蹣跚,身體也大不如從前。她用十年的付出,讓我學會感恩包容,讓我從“新客”變成主人,并有了責任和擔當。一次,與婆婆看望重病纏身的三叔,回時老人黯然神傷,我知她心思,拍著她的肩膀,故作輕松地說:放心,你老了我會理你的!
夜幕中,婆婆別過臉潸然淚下。
我亦養兒,惟愿將來與婆婆一樣善待兒媳,用前十年的辛苦換取后十年的安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