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認為,教育孩子一定要有足夠強大的知識體系。其實,在教育領域,知識未必等于智慧。大學教授可能培育不出優秀子女,而鄉下農民可能就培育出優秀孩子。本質上講,教育就是一個人用耐心、用恒心、用細心、用愛心去影響另一個人的過程,它是一種感覺,更是一種感染。
父親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沒多少文化,只有小學三年級水平。后來當了兵,又在部隊里惡補了一些知識。當然,用父親的話說,再補也補不上少年時期缺失的東西。可能從小看不慣爺爺嚴厲而苛刻的家教,在他十八歲的時候,他就立下毒誓,將來有了孩子絕不打罵指責孩子。
至少在我的記憶當中,他做到了,并且做得非常好。我和姐姐從來沒有受到他的任何打罵,甚至是指責,就算是調皮搗蛋的姐姐闖下禍,他也是第一時間去處理事情,然后再教導我們。
記得有一次,姐姐領著我玩火柴,我們好奇又興奮地到處點著,又撲滅,再點著,再撲滅。后來在一處房子的角落,我們發現了一堆干草,姐姐毫不猶豫地點燃了干草,我激動地用腳踩。可是火苗噌的一聲竄上來,根本沒有滅的趨勢,眼看火越燒越大,我嚇得哇哇大哭,姐姐也躲在一旁久久發呆不敢吭氣。后來,有大人跑過來撲火,父親聽到呼聲也趕過來,他發現我們倆站在那里,立刻明白發生了什么。他沒有吭氣,只是迅速地撲火,然后又處理了草灰。回到家里,他不但沒有批評我們,反而分享了他小時候玩火的故事。雖然很有趣,但是我明白,父親想讓我們知道,生命安全比什么都重要。
我是個偏內向的人,一般情況下,我不會主動和父親說話。有時候,可能因為一件小事生他的氣,一星期不理睬他。我猜內向人的都有這個毛病吧,心思比較重。即使知道錯了,又不愿意主動承認自己的錯誤。父親發現我是個不善言詞的孩子,于是他開始想辦法“對付我”。他開始寫信與我交流,洋洋灑灑寫了好幾頁,偷偷放在了我課本里。當時我并沒有看,因為我還在氣頭上。但是他似乎并沒有氣餒,又開始寫字條,放在一切我能看到的地方。說實話,人心是肉長的。我最后不得不被他的行為所感動。也開始用寫信的方式回應他。
父親一直保持寫信的習慣,以至于我上了高中,念了大學,以及工作了,他都寫信鼓勵我、指導我。我至今都記得畢業后他給我寫的話,“兒子,人生道路總要充滿坎坎坷坷,但是只要你勇敢面對,才能走向成功。還有,年輕人最重要的就是上進。爸爸相信你的人生之路必將精彩。”
說實話,很羨慕現在的孩子,條件那么好:有高學歷的父母,能輔導孩子;有經濟條件好的,能請私人家教。那時候我什么都沒有。學習拔尖純屬意外,因為小學二年級不小心考了全班第一,后來可能因為怕丟人,就開始意識到學習只有通過努力、通過勤奮才能保住位置,再后來自己也喜歡上了學習。當然在這個過程中,離不開父親的功勞,因為他,我才有信心去學習,也是因為他,我才有動力去學習。遇到不會的題,我經常抓耳撓腮,徹夜不眠,父親也著急。但是他總是默默無聞地陪著我,一會給我端茶倒水,一會給我添衣問暖。特別奇怪,雖然沒有解出問題,可偶爾和父親對視當中,總能從他炯炯有神的眼神當中感到一股力量涌過來......對,就是信念,父親對我堅定不移的信念。因為他堅信兒子一定能行!可能就是這個小學文化的父親,用矢志不渝的堅定信念,硬是把我送進了知名學府。
這就是我父親,一個充滿愛,充滿智慧的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