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隆日報記者 代君君
深秋時節,武隆如畫。城區一江兩岸,景美人和兩相宜。龍山公園,林木蔥郁、鳥語花香、綠色生態的開放空間內,人與自然和諧共融。在這山水之城,人們共享“綠色福利”和“生態紅利”,獲得感、幸福感滿滿。
“十三五”以來,我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始終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全面落實中央關于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的決策部署,全面整改環境突出問題,加快補齊生態建設短板,扎實推進污染防治攻堅戰,全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基礎進一步夯實。
守護“一片藍天”
“武隆藍”成為“常態藍”
為了“擦亮”藍天,我區堅持聯防聯動、綜合施策,在經濟社會發展中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使“武隆藍”成為了“常態藍”。
以鳳山街道出水村為例,除了在各村組主要路口、村民集中區域張貼禁止露天焚燒秸稈的通告、橫幅,逐戶發放秸稈禁燒宣傳單,鳳山街道還抽調環保辦、林業站等人員成立禁燒巡查組,聯合各村的網格監管隊伍全天候不定時進行巡查。一旦發現焚燒及時制止,同時將焚燒秸稈農戶移交相關職能部門處理。
“環境是最稀缺的資源,生態是最寶貴的財富。”近年來,我區深入實施“藍天行動”,把大氣污染防治作為一項政治任務、民生工程放在突出位置,全面實施大氣污染治理,多措并舉、綜合治理,嚴控交通污染、揚塵污染,實施空氣質量網格化管理項目,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常年保持在340天以上,藍天保衛戰可謂一路凱歌。
留住“一泓碧水”
“河長制”促進“河長治”
武隆水系發達,河流縱橫,水庫星羅棋布。據統計,全區共有大小河流199條,其中3條為市級河流,8條為區級河流。
水可載舟,亦可覆舟。為了做好水文章,我區建立健全組織體系,全面落實河長制工作責任。
治水先治污,治污先治人。2018年年初,區委書記和區長都有了一個新的身份——武隆區總河長。
和他們一樣,河長制實施后,區、鄉鎮(街道)、村(社區)三級河長體系共同承擔起了治理武隆大小河湖的重任。全區所有河湖水庫都有了“監護人”。為加快推進河長制工作,區級總河長、河長分別帶領水務、環保、國土等部門負責人開展巡河調研,查看河岸線環境狀況和河道管理現狀,并提出治理目標和要求。
在全面推進河長制工作中,我區還創新“河長制+”模式,提出“河長制+健身”“河長制+公益”“河長制+課堂”模式,進一步推動河小清志愿服務活動橫向發展。看到河流一天比一天清澈,群眾的熱情和干勁也來了。
如今,在各級河長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武隆市民爭做河流守護人。
五年來,我區在深入實施“碧水行動”中,全面實施流域環境綜合治理,困擾我區多年的大溪河水質問題取得突破性提升。同時,通過狠抓城鎮生活污水治理,完成了城區污水處理廠擴建及提標改造、14個鄉鎮污水處理廠改造、17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標準化等水污染防治基礎設施建設。建立流域聯防聯控機制,常態化開展水質斷面的聯合監測和巡查工作,建成投用4個國考斷面水質自動監測站和1個市考斷面水質自動監測站。并強化農業農村污染防治,完成3.3萬頭存欄生豬當量畜禽養殖污染治理。
堅守“一方凈土”
筑牢綠色生態屏障
2000年以來,由于非正規堆放生活垃圾,桐梓鎮下街組核桃灣一個距最近居民點僅500米左右的山谷里,形成了一個高10米、占地約1800平方米、體積約13000立方米的垃圾堆體。
“由于垃圾堆放點地勢低洼,且巖壁溶洞常年有地下水流出浸泡垃圾堆體,對周邊居民生活和地下水造成嚴重影響。”幾年下來,垃圾堆的存在成為當地居民生產生活的隱患。
2019年10月,經過近半年的前期調研核查等工作,施工單位正式進場施工,建設臨時道路、施工平臺,購置消毒藥品防護服等物資。截至2019年11月底,施工單位共轉運陳腐垃圾270車、10300噸。昔日龐大的垃圾堆體在短短兩月之間消失殆盡。
2020年以來,我區強化土壤污染管控,編制完成《重慶市武隆區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專項規劃》,開展2塊污染土地管控,督促6家屠宰企業完善污染治理設施。完成了農村黑臭水體排查上報1338條水體信息、督促34家危險廢物產生單位在線備案及全區醫療單位醫廢申報,實現電子聯單管理全覆蓋。
五年來,我區嚴守環境底線、生態紅線,加強“兩江四山”保護,開展“無廢城市”試點,全面落實河長制、林長制,守護好世界自然遺產地和自然保護地,森林覆蓋率達65%,成為首批38個中國森林氧吧之一。
破解“一堆難題”
堅持問題導向狠抓整改落實
我區生態環保督察問題主要發現于兩輪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市級集中督察、市級專項督察、全市自查摸底、全市水生態環境暗查暗訪暗拍等5個方面。在市督察辦的精心指導和大力支持下,我區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市級整改要求,堅持把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問題整改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主動認領、立行立改、舉一反三、全面推進,成效明顯。
自2016年以來,第一輪中央環保督察反饋的26項整改任務和6件群眾舉報件、2018年市級環保集中督察反饋的53個整改問題、市級專項督察交辦的10個具體問題、第二輪中央生態環保督察交辦的41件群眾投訴舉報件,已全部整改銷號。
下一步,我區將重點盯緊“南濱路隧道內揚塵較大,能見度差”“山虎關水庫沿線、武隆西下道口聚居點污水管網不完善”“畜禽養殖污染整治”以及全市水生態環境暗查暗訪暗拍專項行動反饋問題整改,切實解決人民群眾身邊的突出環境問題,讓老百姓切實享有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生態環境總體改善之后,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建設美麗中國的第一個五年,也是武隆持續深化改革,促進經濟轉型,實現“轉型出雛型”的攻堅時期。留住藍天碧水,逐夢生態文明,武隆將持續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將生態環保理念真正融入全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實踐、深入全區干部群眾的心間,“山清水秀美麗之地”的美麗畫卷已徐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