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母是農民,一生勤懇勞作在貧苦家鄉那幾畝田地上。家雖窮,但父母見識深刻,認為人窮不能志短,家貧不缺精神,要求孩子做人做事都要懂規矩。
我家無書面家規,但有必遵應知規矩。比如晨起要清掃宅院,要向爺奶請安,要向所見的每一個人問好;要先給爺奶盛飯,小孩不能上座,吃飯時不說話,咀嚼不發聲,只能夾面前的菜,愛吃的菜不能夾三次以上,掉桌上的飯菜要撿起吃掉,實在臟了的再喂雞鴨,飯前便后要洗手;到別家不亂拿東西,大人沒入座小孩不能先坐,飯菜只吃八成飽,大人談話小孩不隨便插話,小孩不能飲酒等;到相應年紀要到田間干活,要有責任,堅持忍耐做好自己應做的;對待同學親鄰新朋舊友要友善,講誠信,始終如一。家規主要圍繞勤孝儉恒,敬親愛幼,尊師重教,合乎禮教,和睦宗族,端正名分,修身養性,規范教誨,為人處世,持家治業,做一個人格健全富有修養的人。
父母識字不多,不會像《顏氏家訓》、《曾國藩家訓》、《朱子家訓》等,把家規形成文字裝訂成冊傳給后世,父母靠說教、批評、言行來傳帶,父母就是言傳身教的家規標桿,時時事事做給兒女看。日常生活中,我也把體現父母優秀品行的家規融化在言行中,傳給我的孩子,教孩子懂得如何工作生活,如何正確面對成功與失敗,怎么學習與思考,如何獨處與協作,讓孩子明白擁有智慧的頭腦,敏銳的眼光和勤勞的雙手才是最重要的。在我的以身作則下,孩子也快樂健康地成長為一個優秀青年。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凡是父母做得好的家庭,子女往往也勤奮上進;那些好逸惡勞一身惡習的父母,肯定不會有充滿著真善美的家規,他們給孩子的影響是極壞的。所以,給孩子立家規、執行家規,也是父母自我反省、重新學習的好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