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冷深秋,寒透了這倍受青睞的初陽。長熟于這古舊的青石路,多少個煙雨黃昏,多少次花雨的飄落,讓記憶變得如此深寂。這花雨,撩開了我記憶的簾子。
青石路,梧桐花雨,賞閑云,坐看晚霞,幾分愜意的等待,幾縷悠然的炊煙,讓我覺得,這就是我有關祖父和父親的記憶,他們的歲月刻在我的記憶里,如秋一般深沉的情感,是我難以觸碰與感受的。也許我只能隨著時間的流逝,靜望這一樹的紫色的花瓣,細細咀嚼那份沉淀的情感背后兩代人的心境。
記憶里的童年,總是期待著祖父熬制的麥芽糖,那般香甜,那般美味,我們總是眨巴著眼睛凝視著柴火上的砂鍋,安靜地回味那幸福的味道。而父親,總是在月兒般飽滿的豆角,炸開了清脆的陽光的聲音后,在院里打著土黃的豆角。院子的西角落是一顆梧桐樹,須三個人才能合抱,每過春去,總是枝繁葉茂。這是一棵平凡的樹,但卻組成我記憶的一部分。這棵樹,幾乎擋住了院子里一半的陽光,但父親和祖父一直留著,我不明白他們的用意。記得祖父喜歡在這棵樹下點一支煙,長長的輕吐一口煙,看著夕陽墜落到山凹那頭,等著父親泊船回來,那是一份安然的愜意。這些記憶變得那般模糊,但卻讓我感受到真切、溫情、厚重。
我喜歡聽祖父講那些關于川江的號子,熱鬧的渡口,成群的船幫……那些俠義的草莽英雄,如此豪氣沖天,俠肝義膽,著實讓人佩服。如今隱去了多少埋沒的文明——那個歲月的船幫,徒剩一生的回憶,轉述成故事,留與后人。
那時每年深秋之前,每次父親出船回來,總是先拜祭祖先的牌位,再將出行帶回來的物品拿到祖父面前,寒暄問候。當然,父親永遠不會忘記給祖父帶麻辣豆腐干和香脆的榨菜,而且這一帶就是二十幾年。也只有梧桐花開始落下的時候,一年的船幫出行才結束,江面上也才隱去號子的飛響,我頓時明白了那棵梧桐樹一直存在的原因。
這是一棵信號樹,每當花雨灑下的時候,那正是父親的歸來。出于對生活的奔忙,半輩子的飄搖在梧桐雨落下的時候戛然而止,父親的使命就是如此,為了一個家,一個父親。每個人成功的標準是不一樣的,有的人卻只想為一個和諧的家庭,父親就是這樣的人。
如今,古舊的青石路上,梧桐花雨已經化作春泥。高大的枝丫上有一個斑鳩巢,斑鳩已經歸巢了,父親的額上卻已經堆滿了皺紋,那正是歲月的痕跡。
青石路兒梧桐雨,坐看閑云盼歸期。這溫馨而青澀的畫面,我想,這就是兩代人的心境,是溫情,也是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