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首歌,或許已經膾炙人口,每當唱著它,都會有一股感動的暖流直穿心底。“一玉口中國一瓦頂成家,都說國很大其實一個家,一心裝滿國一手撐起家,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在世界的國在天地的家,有了強的國才有富的家……”。祖國是個大家庭,我們都是其中的成員,祖國的強大成就了我們富有的家,而我們的幸福又反哺著祖國的富有。這,就是和諧。一個家庭的和諧需要我們用愛心、真誠、遷就、孝義去涂畫,當一張白紙有了這些色彩,它就足以賞心悅目。而當家庭和諧了,社會主義和諧也就朝我們邁進了。
一直以來,堅守著一個信念,以孝義持家,父母有孝,對親人忠義。因為,一個人無小愛,連小家都撐不起,何來談大愛,何來為祖國,更談不上為和諧社會做貢獻。所以,要富家強國就先讀透孝義兩字。
世事無常,一個家無法一帆風順,總是需要經歷風雨的考驗,才能欣賞到美麗的彩虹。在經歷波濤駭浪之后,它終究要歸于平淡。這,就是生活。悠悠二十載,從出生到求學到工作,經歷的過往并不是少數。相對于同齡人或者是更年輕一代,或許會更辛苦更艱難,畢竟是純粹的農民子弟,畢竟離富二代有著這輩子都無法超越的距離,一切需要靠自己,甚至一個家都離不開自己,因為撐的時間長了,也就成為一種習慣了。但能堅持這么久的,或許就是那僅存的責任和孝義了。
家的組成,吵吵鬧鬧,并不奇怪,能做的就是互相忍讓,互相體貼,能夠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真誠待人,互相理解,就沒有什么事過不了;困難波折,更是家常便飯。永遠記得那天洪水肆意的晚上,家就那樣垮了;永遠記得那突發的凌晨,他的身體就那樣被定型了,離不開那瓶瓶罐罐;更記得他們那充滿風霜的臉,那是心中揮之不去的一抹心酸與痛楚。為人子女,讓他們辛苦的過活,是不孝……經常取笑,老天總喜歡捉弄弱勢的一群,在你出現敗筆的同時,再給你狠狠的一個畫蛇添足。有些人,或許就這樣沉淪了,再也起不來,但那不是該有的,因為那樣就枉為人,妄為子女了。古人常說,禍福相依,需要堅強。不是不允許偶爾的自我沉淪,但不能絕望,人一旦絕望了,就沒有活下去的勇氣了,還哪來的小家和大國。
有人指著說,孝義不能愚孝,抬起頭笑了笑。何謂愚孝?倘若人人都能做到愚孝,那這個社會也不至于出現那么多的風霜了。自殺他殺、離家出走、沉淪犯罪、擄掠毒淫、泯滅良心……觸目驚心的畫面,對和諧社會造成了傷害,然傷害最大的卻是家,讓人嘆息、惋惜。若是能夠有點孝義,多為家人想想,或許,也就不會作出這些令家人痛不欲生的蠢事了。
紅白喜事,其實正常,但卻是怕的過了頭。有人說,這是潛意識里怕死,也許,但總覺得是怕分離。無數個夢魘,都會粘濕了枕巾。于是,家占據了心底的所有位置,家人成了其他無法取代的生活主體,瘋狂的將所有身心奉獻,開始了他人眼中的“愚孝”。事無巨細親力親為是愚孝,小病緊張兮兮是愚孝,無論對否均不反抗的是愚孝,盲從的是愚孝,只有三分力氣卻用了十二分的是愚孝,可以想象他們的嘲笑和不屑是如此強大,但他們永遠無法抹掉心中的堅持。或許他們無法理解,但只因怕失去,怕來不及盡孝。一句話說的很好,為人子女,不能死在父母的前面,而是撐都要撐到比他們晚死,這樣他們才能夠安享晚年,而不是以淚洗面。這句話,一直鞭策著自己的內心,在盡可能的讓他們幸福健康的同時,想盡辦法的讓自己活得更久,變得更強大,這是大孝。
永遠無法理解,有些子女為何可以殘忍的對待家人,叛逆、反抗、爭吵、斗爭、怨恨,無數幼稚的行為卻讓他們那么具有成就感,父母再差終究給了生命,子女們沒有權利不去善待他們,可以有意見,可以去糾正他們的行為,卻不能用惡劣的態度和行為對待他們,因為那是不孝。真心希望所有子女都能看透世間誘惑,飄遠的心能夠及時回歸家庭,因為家人才是你們最大的財富。后悔兩個字,并不好咀嚼。
思緒飄遠,卻更加堅定了心,一如既往的用愛和孝為小家努力著,維護著。先有小家,再有大國,我們共同努力創造。堅信,孝義當先,幸福相伴,小家可以凝聚成大家,社會就趨向于進步了。堅信,和諧友愛,愛滿天下,國家越發強大了,和諧的腳步會越來越近。讓我們共同期盼著,未來的中國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