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壽跨鶴歸去 后世楷模 溫良恭儉讓
三屆人大代表 曾經輝煌 工農兵學商
嗚呼!慈母仙逝,兒孫心碎;大地默哀,蒼天垂淚;江河嗚咽,青山含悲。
慈母,朱氏名諱開珍 ,生于1922年農歷冬月26日,仙逝于2010年農歷10月22日2時50分,享年人間八十八春秋。母親生于四川省達縣江陽鄉朱家溝,貧寒農民家庭,成長于亂世之中,十八歲嫁與家父,典范一生。養兒育女,勤儉持家,服侍上輩,孝悌有名,吃苦耐勞,手巧心靈,日夜忙碌,佳聲鄉鄰。其言語可親,行為可敬。
母親一生,艱辛備歷。五十五歲,夫君仙逝;獨力撐家,事事親為;理家事親,劬勞無息;恪勤恪儉,苦撐寒庭。食敬尊長,衣讓晚小。溫良恭儉,言傳身教;相夫教子,賢德孝悌;相濡以沫,母愛綿綿。一生儉樸,從不奢侈;節衣縮食,艱難度日。窮親富戚,盡在眼里;左鄰右舍,咸與相處。尊老愛幼,濟窮助鄰;宅心仁厚,誠信為本。生七子二女,不幸因天災病魔痛失三子一女;含幸茹苦將四子一女育成龍鳳,竟成兒孫盈庭之望門。四世同堂,其樂融融:有教師教出桃李遍天下,有經商活躍經濟強國家,有工人奮戰一線建四化,有國家干部服務人民建樹大;兒孫學業有成,事業輝煌。業績赫赫顯揚,個個堪稱精英,令鄉鄰無限慕傾!此非后輩之才能,皆屬慈母之賜蔭。奈何,正值兒女事業初成,門丁興望,該頤養天年之時,可恨病魔,無眼無情,使母疾入膏肓;慈母因年老體衰,醫藥無濟,竟棄我兒孫而往九重天庭。溘然仙逝,永辭親人。
嗚呼吾母,厚德深恩,山高水長,日月永存。
嗚呼哀哉,痛我慈母!駕鶴西去遠,往生極樂行。來世再添母子愛,來世再續母子情。慈母仙歸,令家人肝腸寸斷,裂肺撕心!從此,再難聽母親綿綿細語,再難嘗母親可口飯菜,再難見母親忙碌身影……蒼天啦,何故強奪親情!念我慈母,音容宛在:母親秉承老紅軍祖父之革命精神,努力工作,事事爭先進——解放時清匪反霸走在前、不畏死生,解放初與父親倆響應號召、帶頭公私合營,57年上山下鄉當農民、第一個報名,大辦鋼鐵進鐵廠為尖刀女排排長、精神振山林,到幼兒園教育幼小之花朵、業業兢兢,到派出所保一方平安、克苦勤奮,經商做買賣活躍城鄉經濟、誠信為本。條條戰線均是能人女將,而連任達縣一、二、三屆人大代表,為新中國建設努力獻計獻策,做出了不朽貢獻。慈母本性善良,與世無爭,止惡揚善,菩薩心腸。家雖不富,常濟窮苦;忍辱負重,笑對人生!奈何年老,棄陽歸陰,遽然仙逝,豈不痛斷兒女心!
嗚呼!想母一生,潸然淚下:為人子媳,相愛相親,扶左攜右,恪盡孝順;為人鄰里,寬容平和,廣積厚德,行善終身;為人賢妻,患難與共,暖言低語,賢淑溫存;為人高堂,含辛茹苦,教兒成材,養女成英。慈母雖去,德望猶存。仁心感天地,愛心感親人,孝心感街坊,善心感鄉鄰。
痛哉慈母,溘然辭世;子思母愛,淚涌如濤。
哀哉!慈親見背,陰雨霏霏山垂淚;良母相棄,州河滔滔盡含悲。母赴瑤池,兒女悲悼;養育深恩,何以相報?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哀哀吾母,雖死猶生;軀體雖去,英靈長存;養育深恩,刻骨銘心;懿德佳行,美譽永恒。言短情長,思念無盡;寸寸孝恩,竟日繞縈;謹此奉稟,永顧兒孫;臨文涕泣,萬念俱盡。僅此一觴,饗慰在天之靈!
嗚呼哀哉!
尚饗!
兒孫2014年11月30泣祭
注釋:米壽:八十八歲;山屆人大代表:曾任達縣一、二、三屆人大代表;工農兵學商:曾當工人、農民、派出所工作、搞幼兒教育、經商做買賣;
作者:向胤道 研究員,省作協會員,有突出貢獻的“科技拔尖人才”。獲“四川省優秀科普作家獎”、胡錦濤總書記題詞的“中國百名行業創新人物金像獎”“中國國學傳承發展特別貢獻獎金獎” “弘揚中華詩詞杰出貢獻者榮譽”“紀念改革開放35周年國學文化藝術最高成就金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