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石頭的花朵,骨血的聲音,靈魂的囈語,閃動烏江古歌:
“川崖惟平,齊稼多黍;旨酒嘉谷,可以養父。
野惟阜丘,彼稷多有;嘉谷旨酒,可以養母。”
云彩是帆,船在夢的深處。心扉是岸,船在愛的河流。曲折西流的夢境,是烏江渴望的鷹隼。時光,從指縫間滑落,深根大地。歲月,在指尖上閃爍,升騰九天。
在星輝下,孝感動天,美德盛業,毋言情深意重。
在蒼穹下,愛撼動地,至善襟懷,毋論云深霧濃。
孝行天下,愛滿人間,一場繽紛的花語,透心入髓的光芒,穿行蒼茫的時空。
2
一生走不完的纖道,一生望不斷的江流。
把嗓子交給了獵獵的風,把愛意揉進了刻骨的痛。
以德立身,以愛銘心,以孝事親,以身許國。川江號子是通天的旗幟,桃源大峽谷炫目的光割開生命的血色,一峽奔騰的吼喊穿越在心海——
沉入在黑深土的石器土陶青銅,思想的碎片五彩繽紛。
殘凸在暗處的楚碑漢墓唐大路,歷史的流光柔腸百轉。
奔蕩在河川上的土人苗人寮人,靈魂的歌謠如幻似夢。
凜冽在浪尖上的竹筏木船駁船,吼喊的呼吸響徹骨髓。
閃動在逆光里的禪院書院教堂,蒼然的素顏粼閃憧憬。
一路烏江,一條生命巍然的大道,太陽掛在山上,月亮頂在頭上,星星披在肩上,風雨踩在地上。
3
愛親,天之經;敬親,地之義。
在烏江,孝與生命同在。哭嫁是是孝的花朵,是悲和喜的表達,是命與運的傾訴……
哭別爹娘眼中的自己,哭別姊妹眼中的自己,哭別鄰里眼中的自己,哭別閨閣中的自己,哭別田野中的自己,哭別自己用過的鐮刀、鋤頭、斗笠、蓑衣。雞、狗、牛、羊、豬以及樹稍的鳥雀,都在讓自己敞開心扉哭數一場。
由此,鋪開一條山高水遠、煙籠云卷的路,一條悲悲喜喜、生生死死的路,一條只有懷思不能復返的路。
號子開枝,哭嫁散葉。姓氏潛伏在哭聲里,哭聲裊裊在炊煙里,炊煙浮動在號子里,號子在哭聲里生根,發芽,抽穗,揚花,結籽。
在桃園大峽谷,透穿生命的光芒,一遍又一遍揉洗哭嫁的歌謠,透清了汗息,穿切了心扉,舒卷了愛滿人間的矚望。
4
川江歷史繽紛的光芒,巴渝文化精粹的光焰,烏江文明奔涌的燦爛,璀璨了一場《印象武隆》的經典。
天地,在這一場經典之中。歲月,在這一場經典之中。愛滿人間,精湛在這一場經典之中。
號子、哭嫁這些精深的章節,火鍋、滑竿這些純粹的詞句,船、光這些璀璨的符號,纖繩、抬杠這些質樸的表白……
把至孝讀成經典,把至善讀成經典,把至愛讀成經典,把時間讀成經典,把峽谷讀成經典,把舞臺讀成經典,把我們自己也讀成了經典。
在桃源大峽谷,人與自然,與時空的對話:烏江源遠,至愛無邊;孝行天下,花語滿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