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年輕怎么就老了?!這是母親近來常說起的一句話。母親大病一場(也可以說是起死回生)之后,在三姐的精心照料下,元氣很快得以恢復,食量也漸漸增大,精神頭兒一天比一天好,除了不能下地走動外,什么事也不耽誤。
母親以前得過幾場病,但年初這一場大病險些要了她的命,昏迷了四天四宿才醒了過來。說來真是奇怪,經歷了這場生死浩劫,伴隨了母親多年的高血壓和高血糖,竟然奇跡般地恢復了正常!母親身體逐漸康復,我們之間保持了多年的熱線電話又開始繼續。雖然她在電話那端仍舊聽不明白我在說什么,但她還是像以前一樣,將自己的情況和家里或村上新近發生的一些事情,一件不落地講給我聽。她語言表達不再像以前那樣流利,但思維仍然很清晰,能夠把每一件事情都講得完完整整,有頭有尾。
三姐在電話里說,母親胃口一天比一天好,也不挑食,吃什么都香。三姐從小到大沒離開過母親,她們母女間的感情特別的深。自從父親和母親行動不便之后,三姐和三姐夫就搬來跟老人一塊住,對兩位老人照顧得是無微不至。母親不能下地以后,三姐對母親的照料越發地細致和耐心,一日三餐應時應晌,大小便及時侍候,衣服勤換勤洗,一天擦一遍身子,所以母親總是干干凈凈的,家里也沒有什么異味。天氣好的時候,三姐便把母親背到院子里或者大街上,讓她曬曬太陽,呼吸下新鮮空氣。
母親身子不能自由行動,心卻是自由的。她沒事的時候就會嘮嘮叨叨,為這事那事地胡亂操心。她耳朵背,卻什么事情都想知道,別人跟她說話時不得不放大嗓門兒。有意思的是,三姐夫嗓門兒多大她都不會生氣,有時候三姐的嗓門兒大了些,她就會不高興,說三姐是在故意沖她喊。不管母親怎么發脾氣,怎么嘮叨,三姐始終不會放在心上,也不會覺的委屈。三姐說,老小孩老小孩,人老了真的就跟小孩一樣,就得當成小孩子對待。三姐沒念過書,脾氣好,非常吃苦耐勞,無論父母還是公婆都同等對待,她對老人的孝順在村里可以說是有口皆碑。三姐嫁在本村,就是母親的主意。母親在晚年能夠得到三姐的悉心照顧,得益于她當年智慧的決定,這一點不得不叫人暗暗佩服。人,因為過于親近,才會使性子、耍脾氣。三姐的好,母親當然知道,所以她很疼三姐,我們給她的錢,她會適時地接濟三姐一些,而且逢人就夸三閨女好,說自己拖累了閨女。說這番話的時候,母親總是情不自禁地流下淚水。
母親一生坎坷,命運多舛。她9歲就失去了父親,十五歲出嫁,跟父親生活的60多年中,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只有她自己知道。過去家里窮,孩子又多,到了每年的4、5月份,家里便鬧起了糧荒。為了讓一家老小吃上飯,母親天不亮就出去借糧,碰釘子是常事,她放棄了尊嚴,暗暗地把眼淚往肚子里咽。母親就是這樣,用她瘦弱臂膀,堅強的信念,把三雙兒女全部拉扯成人。
母親晚年的時候,我和幾個哥哥姐姐因為不在母親身邊,只好盡量多找時間回去探望,給錢買東西自不必說。可以說母親晚年生活還是很幸福的,衣食無憂,操心事沒有,身邊又有人照顧。用她自己的話說,是上輩子做了善事、燒了高香,所以才修來了今天的福報。母親過去常常跟父親感嘆說,老了老了還會享上清福,這真是做夢也沒有想到的事情啊!
父親比母親大10歲,在四年前去世,享年89歲,母親說他真是沒福,正享福的時候卻走了。父親活著的時候,兒女們就經常給他們錢,但母親手里攥著卻不花,兩人依舊過著儉樸的生活。據母親講,有時候父親饞肉了,她嫌肉貴舍不得買,就叫人從鎮里的集市上捎些豬血或肉皮回來。父親去世后,她常常講起這件事,并為之深深后悔和難過。母親為什么如此節儉,我想其主要原因是他們過慣了苦日子、窮日子,她是害怕呀,害怕萬一什么時候有個病呀災什么的,手里必須得攢幾個過河錢。
母親胃口好,吃什么都香,而且什么新鮮東西都能接受。她越是喜歡吃,兒女們就越是給她買,久而久之,母親患上了糖尿病。為了能夠讓母親健康長壽,我們囑咐三姐,在飲食上對她要加以控制。可是母親很是懊惱,說自己都這么大年紀了,福還沒怎么享,就這不能吃那不能吃的,不行,該吃什么就吃什么,不能像父親那樣虧待了自己。面對母親的固執己見和強烈反應,我們只好由著她,只是盡量讓她少吃那些甜的東西。
母親一生樂觀堅強,過去經歷了那么漫長而又艱難的日子,面對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們哪有理由不讓她好好享受呢?
沒年輕怎么就老了?!每次聽到母親說這句話的時候,我的內心就會為之一顫,是啊,人的年輕時光怎么就如此短暫呢?我們不經意間就變老了。我想,母親發出這樣的感慨,并非是她忘記了自己曾經的年輕,而是想挽留住這幸福美好的時光,害怕生命會在哪一天走到盡頭,她對這美好的生活有著無限的熱愛和不舍呀!
沒年輕怎么就老了?!哦,母親,你沒有老,也不會老;你青春永駐,這美好的世界永遠與你同在,因為你有一顆熱愛生活,感恩生活,永遠年輕的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