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鹽茶古道登黔蜀門屏、觀萬畝竹海,是到武隆縣內白馬山探險、旅游的一條黃金線路,不僅讓游客能觀賞到白馬山的雄奇秀美、歷史人文,如果時值春季,還可以沿途采摘山上的方竹筍。
白馬山上的方竹資源十分豐富,除了跨過省界綿延萬畝的竹海,在白馬鎮車盤村竹林面積也在1萬畝以上,分布在全村10個農業社。如今,竹筍還是車盤村的特色產業之一,每年村民采挖竹筍超過300萬斤,產品遠銷日本、韓國、新加坡等海外市場。
白馬山平均海拔1200多米,因此,山上的竹筍最佳采摘時間是在每年4月初至6月上旬。跟其他地方采筍不一樣的是,白馬山上采筍不用挖,只需用手采摘剛長出地面(15厘米以下最好)的嫩筍就行。脫去筍皮,一根軟綿綿、嫩生生的鮮竹筍就出現在眼前。
除了原始森林核心區以外,白馬山上的竹筍都可以隨便采。因此,每到竹筍采收季節,不僅大量縣內外農民前來采竹筍,很多城里人也來采筍和踏青。
可以說每年春季,是白馬山上最熱鬧的季節。需要提醒的是,盡管竹筍允許私人采摘,但畢竟白馬山是市級自然保護區,上山的游客無論是觀光還是采筍,都要嚴格保護當地的生態環境,愛護山上的一草一木。
“黔蜀門屏”界碑。
采筍路線:
重慶主城上渝湘高速——白馬下道——經川湘公路至車盤村,再往沙河方向,即可到達竹海。
從武隆縣白馬鎮車盤村活動室驅車向沙河方向出發,車行1小時便進入白馬山原始森林核心區。在一條潺潺流水的小溪邊,隱隱約約能看到一條路,傳說這就是白馬山上的鹽茶古道。
順著古道往山上爬,路越來越陡,越來越難行。大約步行1小時,終于登上山頂。在一塊被樹木掩映的草坪上,赫然立著一塊高2米、寬0.8米、厚0.2米的石屏,上刻“黔蜀門屏”碑文。此碑系當時川、黔(今渝、黔)兩省界碑,當地人又稱為“大碑”。據碑文記載,當時白馬山屬川、黔兩地的商賈通道(鹽茶古道),經常發生邊界糾紛。清光緒二十七年,貴州遵義府正安州事郎成謨以睦鄰為重,樹碑立界。如今碑刻雖久經風霜,仍完好無損。
“黔蜀門屏”界碑處海拔1800米,是綿延454平方公里白馬山的主峰之一。從這里舉目遠望,可以看到兩個不同的風景:靠南的重慶崇山峻嶺、森林廣袤;靠西的貴州萬畝竹海,一望無涯。
據當地村民介紹,每年都有驢友會沿著鹽茶古道,進入白馬山原始森林探險,但因貴州段萬畝竹海早已將鹽茶古道淹沒得無影無蹤,試圖循著古道穿過竹海的驢友們,始終未能成功。通訊員 曾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