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米高空“紙片橋”懸空而立,45噸重載工程車在橋上行駛如履平地。這是中交二公局在修建渝湘復線高速公路雙堡特大橋過程中,為了運輸物資,減少植被破壞,在武隆區長壩鎮峽谷中架起的一座行車索道橋。
敢于創新
高跨度建“紙片橋”
早在2019年年底,施工團隊就發現雙堡特大橋地處大山深處,橫跨兩道峽谷,存在施工技術難度大、材料運輸不便等難題。
面對崎嶇的山路,如果讓貨車穿過深溝運輸物資,需要修建一條長7公里、寬6米的運輸便道,還會因此造成地表裂紋、植被破壞。
為了保護當地的森林植被,中交二公局渝湘復線高速巴彭路8標1分部項目總工程師尹濤決定轉變思路,通過架橋代替修路。
在245米跨度、高300米的峽谷中修建一座行車索道橋,是非常大的挑戰。
為了將大橋的根基牢牢扎在300米高的峽谷之上,建設者在絕壁的兩端打進了上下三排25根錨索,將每根錨索鉆進山體35米深,才固定住了橋的兩端。同時,為保證橋的平穩性,又在橋面兩側設置了2組6根穩定索。
2021年4月,行車索道橋順利通過荷載試驗,正式投入使用,整個工期耗時6個月。
7公里變245米
距離變短節能更優
從修建7公里長的運輸便道到建設245米跨度的行車索道橋,縮短的是距離,帶來的是大幅度減少生態破壞、廢氣排放和能源消耗,符合低碳環保的發展戰略,助力了“雙碳”目標的實現。
據估算,如果修建長7公里、寬6米的運輸便道,要砍伐樹木2700棵、灌叢6000株、草叢100000棵,毀掉農田近8畝,那樣的代價是不可逆轉的。
“施工現場森林植被茂密,植物種類繁多,周圍都是青山綠水,我們寧愿耗費更多時間花更高代價建橋,減少植被破壞。”中交二公局渝湘復線高速巴彭路8標1分部項目書記張毅君介紹。
與此同時,行車索道橋的建成還讓整個項目少修建了1個拌和站和1個鋼筋加工廠,減少廢氣排放量足有2萬余立方米,減少柴油消耗約2289升,有效保護了當地的生態環境。
“紙片橋”成網紅橋
生態經濟促發展
“驚險刺激,這座橋有特色。”隨著行車索道橋在網絡上的曝光,雙堡特大橋進入人們的視野。
同時,被建設者們保護下來的良好生態和絕美風光也愈發受到關注,這里有被趙立堅點贊的掛壁水渠,有夏日游客齊聚的青龍峽,都成為了游客爭相打卡的熱門地。
如今,長壩這個“橋鄉”篇章活絡了起來,而最令網友動容的還是建橋背后的故事,中交二公局的建設團隊在開發和保護中,不斷實現技術突破,克服重重困難,以橋代路,在300米高的“紙片橋”上,走出了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