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探洞,對很多人來說還比較陌生。黑暗和喪失方向感是絕大多數人從未體驗過的,黑暗、幽閉給人緊張和恐懼感遠遠大于對洞穴本身奇形怪狀風光的認知。探洞的魅力就在于你永遠不知道你的下一步會看見什么,會發現什么,能滿足你無限的想象,不斷探索的欲望。
2月3日至5日,18名來自全國的頂尖探洞高手進入有著地下珠峰美譽之稱的中國最深豎井群——武隆天星洞系。這一次,他們不是去探險,而是去清理洞下深達720米處的垃圾。
這次行動不僅是國內探洞屆首次大規模的集體洞穴環保清理行動,也是官方與民間洞穴組織建立地下洞穴保護長效機制的首次探索。
武隆天星洞座落于文復境內的天星豎井群,在25平方公里范圍內已探明的豎井達56個,洞穴45個,落水洞9個,其中氣坑洞垂向深度1020米,是目前國內探測的垂向最深的豎井狀洞穴,被探洞愛好者視為圣地。在探洞者的眼里,這相當于是“地下的珠穆朗瑪峰”。
然而,部份探險愛好者能力不足,不能將生活垃圾與部份裝備帶出,遺留在洞內形成了人造垃圾,給洞穴生態系統帶來巨大隱患。
今年2月,18名洞穴探險專家、遺產保護專家、自媒體達人等探洞者集結武隆,他們將擔任起“洞穴清道夫”的任務。
5日下午,18名洞穴探險專家、遺產保護專家、自媒體達人全部安全出洞,科考探險、洞穴廢棄物清理和為當地村民尋找水源的任務全部完成,標志著本次保護行動取得了圓滿成功。
18名洞穴探險專家還拍攝了大量氣坑洞的精美圖片和視頻以及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2004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的我國特有珍稀物種紅點齒蟾。
據了解,截至目前,中國地質學會洞穴專業委員會和區世遺中心建立了密切聯系,一起推動武隆喀斯特遺產地調查、研究和保護。經與區世界自然遺產保護中心協商,中國地質學會洞穴專業委員會聯合重慶洞穴探險隊、六盤水山地救援隊、昆明藍天救援隊等組織以及國內熱心洞穴保護的專業洞穴探險人員,啟動了對氣坑洞垃圾清理、天星豎井群巡護、地下河環境監測等活動,共同保護武隆喀斯特遺產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