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5日,仙女山上下起蒙蒙細雨,游客戲言“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積水兩尺深”。雖是調侃,降雨天氣確實給游客出行帶來一定不便,同時,也使得滑竿成為雨中交通的新寵。
“師傅,從這里坐滑竿到出口,多少錢?”考慮到孩子長時間雨中步行不便,不斷有游客上前詢問乘坐滑竿的價格。
抬滑竿師傅陳方壽告訴記者,滑竿是舊時候交通不便產生的交通工具。保留到現在,已經成為武陵山區的一個習俗。“很多游客覺得新鮮,好奇心驅使,想嘗試嘗試;像今天這樣的下雨天,長期在雨中行走,孩子、老人特別疲勞,想放松放松。”陳方壽說,清明假日一到,游客一多,自己就忙碌起來了。
像陳方壽這樣的抬滑竿師傅,平時難以招攬到生意,更難招收到抬滑竿的接班人,抬滑竿這一傳統習俗,保存到今天尤為不易。但在旅游高峰期,滑竿無疑是游客眼中的“稀罕物”。本報訊 (記者 歐麗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