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三才肇位,萬象斯分,稟氣含靈,人為稱首。莫不憑黎元而樹司宰,因政教而施刑法。其有情恣庸愚,識沉愆戾,大則亂其區宇,小則睽其品式。不立制度,則未之前聞。故曰:“以刑止刑,以殺止殺。”刑罰不可弛於國,不得廢於家,時遇澆淳,用有眾寡。於是結繩啟路,盈坎疏源,輕刑明威,大禮崇敬。《易》曰:“天垂象,圣人則之。”觀雷電而制威刑,睹秋霜而有肅殺。懲其已犯,而防其未然;平其徽墨,而存乎博愛。蓋圣王不獲已而用之。古者大刑用甲兵,其次用斧鉞;中刑用刀鋸,其次用鉆笮;薄刑用鞭撲。其所由來,亦已尚矣。昔白龍白云,則伏羲軒轅之代;西火西水,則炎帝共工之年。鷞鳩筮寶於少皞,金政策名於顓頊。咸有天秩,典司刑憲,大道之化,擊壤無違。迨乎唐虞,化行事簡,議刑以定其罪,畫象以愧其心。所有條貫,良多簡略,年代浸遠,不可得而詳焉。堯舜時理官則謂之為士,而皋陶為之。其法略存,而往往概見。則《風俗通》所云皋陶謨虞造律是也。
——節選自《唐律疏議》
位于重慶市武隆縣江口鎮蔡家村有一座被民眾稱為“天子墳”的古墓,據說這里就是長孫無忌的衣冠冢,歷年都有人前去祭拜。
在江口鎮碼頭,我們坐著小船,向河對岸駛去。在連綿的烏江里,聽著嘩嘩的江水聲,吹著清涼的江風,看鱗次櫛比的山脈,此時水、山、天融為一線,看著遠處的河岸離我們越來越近,我們按捺不住心里的渴望,早早地站在船舷邊等候上岸。順著石梯子我們慢慢地往上走,兩邊綠林幽幽,蟬鳴其間,經過攀爬我們來到一棵巨大無比的黃桷樹下。
這棵黃桷樹參天聳立,枝繁葉茂,枝椏根系分明,聽說已有一百多年的樹齡,要三、四個人才可以把它圍住。它像一個衛士靜靜地守在這里,不僅是居民休閑納涼的地方,也是長孫無忌墓歷史的見證。
遠處,一片開闊,一派美麗的田園風景,我們沿著羊腸小道慢慢向前走,籬笆柵欄把小路和田地分開,兩旁的玉米長得郁郁蔥蔥,是那樣惹人喜愛。蜻蜓、蝴蝶在田間自由的飛舞,蟬蟲在樹林里歌唱,像是在歡迎我們的到來。
《資治通鑒》記載,長孫無忌字輔機,河南洛陽人,家世顯赫,自幼博涉書史,“善避嫌疑,應對敏速”。唐朝初,長孫無忌出任大臣,他也是一位著名的法律家。他著有中國現存最古老、最完整的封建刑事法典《唐律疏議》,總結了以往各王朝的立法經驗及其司法實踐,由于內容比較周詳,條目比較簡明,解釋比較確當,為以后歷代刑律的藍本。
據歷史記載,長孫無忌是長孫皇后的親哥哥。對唐太宗而言,長孫無忌不僅是他的開國功臣,更是自己的親親大舅子。所以,唐太宗對長孫無忌十分的信任。
長孫皇后在臨終前的遺言中說道:“妾之本宗,幸緣姻戚,既非德舉,易履危機,其保全永久,慎勿處之權要。”意思是請太宗不要對長孫家族太寵愛了,她怕長孫家族的人會恃寵而驕。她了解哥哥對權利的渴望,也深知哥哥絕不會輕易地臣服與人,所以想用這條遺囑達到打壓哥哥的目的。但是太宗并沒有聽從長孫皇后的勸告,在長孫皇后去世之后,太宗重用了長孫無忌,后來還將他作為了托孤之臣,將年少的高宗李治交其輔佐。
公元655年,長孫無忌因反對立武昭儀為后,遭到武則天的忌恨。
659年,在武則天的授意下,許敬宗費盡心機,把長孫無忌編織進一樁朋黨案,進行惡毒陷害,誣奏韋季方與長孫元忌構陷忠臣近戚,要使權歸無忌,伺機謀反。于是,唐高宗聽信讒言,下詔削去了長孫無忌的太尉官職和封邑,謫貶黔州。長安離黔州路途遙遠,群山險阻,長孫無忌在流放途中被逼自縊身亡,葬于烏江邊的令旗山下。
公元674年,長孫無忌的冤案被昭雪,尸骨得已遷回長安昭陵。江口這里的長孫無忌墓就成了衣冠冢。
我們邊走邊看,享受著美景、感受著自然,十來分鐘后,看見一座小山堡立在田間。帶隊的人指著小山堡告訴我們,那里就是長孫無忌衣冠冢。走近一看,三塊石碑有序的立在正前面,上面清晰的寫著“長孫無忌墓”。墓周圍被石頭堆砌成圓形,墓前面是一塊菜地,聽說菜地以前是一塊很大的拜臺,專門供人們上香祭拜。從菜地的面積可以想象這個墳墓的當時的豪華與宏偉。
據記載,長孫無忌墓建于唐顯慶四年(公元659年),面積約875平方米,墓葬呈圓錐形,直徑三十米(包括走道二米),高出地面5.75米。墓冢的正面有石碑三塊,明朝年間所建的“唐太傅長孫公無忌之墓”碑,高1.5米,寬0.73米,厚0.12米;清乾隆十一年(1747),彭水知縣吳元鳳建立“唐長孫無忌墓”碑,高1.12米,寬0.49米,厚0.1米;咸豐十一年(1861)建立的“長孫公墓碑詩”碑高1.55米,寬0.7米,厚0.9米,均重新豎立于此。
長孫無忌衣冠冢素來名氣很大,歷代都有官吏、詩人來此憑吊,賦詩豎碑。當地富家還捐置田產,作為祭祀經費。
長孫無忌衣冠冢因修建年代久遠,雖后世對其多次修繕,但仍舊遭到一定程度損壞,再加上受到自然因素影響,光照日曬、雨水沖刷、雜草生長對墓葬穩定性以及表面整潔造成了一定的侵蝕破壞。現在的長孫無忌墓只是一個圓錐形的土堆而已,無人守護,無人管理,只有幾株大樹蔭蔽,荒草叢生。在這里我們可以明顯感受到寂靜,這塊墓地置于這幽暗的土地上,擁抱在山水之間,悲涼的石碑,冷冷的江風伴著它。我們只能想象這里原來宏偉、熱鬧的場景、無數人前來憑吊的情思。
值得肯定的是,長孫無忌衣冠冢的發現及保護對研究唐代歷史及唐代墓葬形制、葬俗葬制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