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喜歡野外活動的人越來越多了,但對野外危險,特別是動植物造成的危險往往估計不足,這些危險,尤以毒蛇最具代表性。無論“生存手冊”還是“野外旅行手冊”之類的手冊里,對毒蛇傷害的介紹不是不適合中國國情,就是說得過于籠統,難以在關鍵時候發揮應有的作用。網絡上許多“野外教室”中都有提到蛇傷防治,但由于種種原因,含糊謬誤之處似乎更多。特別是前段時間有網友曾發表“中國十大毒蛇”的組圖,但其中錯誤很多。如將一種毒蛇分為不同的毒蛇,更主要的是把大量的無毒蛇列入毒蛇之中。當然如作為一般的知識來介紹,有點錯誤是難免的,但將這種能給人的生命帶來嚴重威脅的動物,不作嚴格的科學的界定,不作客觀和科學的介紹,難免會誤人誤已。如是真的遇上被毒蛇咬傷的情況,必然會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甚至造成終身遺憾。
本人曾在亞熱帶地區生活多年,在野外曾多次與毒蛇不期而遇。對毒蛇的識別和防治有一點個人的經驗,現結合部分網上文章,再配上圖片,系統地介紹給出游的網友們。
但是,必須提醒大家一點,現在由于環境破壞,森林植被已明顯稀少,再加上人類大量濫捕亂殺,野生的蛇類已經較少,毒蛇就更為少了。外出旅游最大的殺手是人類自己造成的交通事故,一千個人中未必會有一人被蛇咬傷,大可不必自己嚇自己。
一、認識的誤區
由于大多數生長在城里的人,一生中沒有遇到過野外的蛇,僅從圖片和人工飼養的蛇來了解蛇,蛇恐怖的身體,令人可怕的顏色,難以捉摸的生活習性,令人生畏。各種文學藝術和傳說都把蛇作為令人膽寒的對象來描寫。人人都是談蛇生變,蛇成了惡魔的化身。所以對蛇有很多認識的誤區。
1、誤區一:小蛇不毒
雖然一般情況下被大蛇咬傷癥狀更嚴重,但是在很多情況下,剛孵化出不久的小蛇完全有可能比它那茶杯粗的蛇媽媽毒性大。比如大蛇捕食頻繁,咬人時注毒量較少。反之,小蛇尤其是剛剛孵化的小蛇較少捕食,因此咬人時注毒量相對較多,而且小蛇大多初生牛犢不怕虎,對人兇狠。許多養蛇專業戶甚至蛇類專家都吃過這個教訓。
另外蛇的種類不同,毒性強弱也不同,如銀環蛇的個頭通常很小,但是它的蛇毒的毒性卻極強。所以,哪怕遇到小蛇,也不能掉以輕心。相信每個人都看到過這樣的場面:幾個男生拿著大棒石頭追打一只拚命逃竄的小蛇。現在應該知道,這也不是件好玩的事兒,除非你將它一棍子就打死,否則,這就是一種玩火的行為,因為受傷的蛇更兇猛,如是毒蛇,咬起人來更致命,況且,蛇類本身是對人類極其有益的一種動物,我們應該盡量保護野外的每一種生物。
2、誤區二:被蛇咬過,但是幾十分鐘內沒有不適感,那一定是無毒蛇了
這是極其常見的認識謬誤,實際上,有些毒蛇咬傷后的癥狀要經過1到4小時才能顯現出來。比如97年福建附一醫院就收治了一個8歲大的小孩,他被銀環蛇咬傷后4小時才出現癥狀,耽誤了最寶貴的搶救時間,后來經各方全力搶救,仍然昏迷了一個多星期才蘇醒。醫院收治的這類蛇傷病人不在少數!
3、誤區三:被蛇咬了,吾命休矣
首先必須清楚的是,野外無毒蛇占多數,被無毒蛇咬傷的人,因為精神過度緊張,也可能因驚恐而出現傷口劇痛紅腫甚至昏倒的現象。這是心理暗示的結果。即便是有毒蛇咬傷,大多數也因為多種因素的關系,毒蛇咬人時不一定放出毒液或把足夠量的毒液注入人體,被毒蛇咬傷的人只有小部分中毒癥狀比較嚴重,個別人有生命危險。
4、誤區四:冬、春的蛇不咬人
這是明顯的一個錯誤,蛇是變溫動物,要冬眠。冬眠后的蛇經過一冬的饑餓,春天外出覓食,十分兇猛,雖這時的氣溫不太高,蛇的行動遲緩,不太會主動攻擊人,但是一旦被激怒,咬起人來是相當危險的,因為它的毒腺中充滿毒液。另外,這兩年都碰上暖冬,蛇在冬眠時睡眠不深,極易驚醒。在冬眠中驚醒的蛇也是很兇猛的。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蛇往往不冬眠的。
5、誤區五:蛇無足,跑不過人
很多人在野外遇見蛇,由于恐懼心理,常是轉身就跑,這種方法是極愚蠢的。在人工飼養的環境中,蛇都是懶洋洋。但在野外,蛇的行動相當敏捷,特別是一些較大型的毒蛇,如象眼鏡王蛇,俗稱“草上飛”,爬行速度相當快。另外有些蛇,如竹葉青、五步蛇,還能弓起身子,用尾部的力量彈射出去,令人防不勝防。因此,在野外與毒蛇不期而遇,最好的辦法就是馬上一動不動。蛇的視覺很差,聽覺也不靈敏,多靠空氣中和地面的振動辨察對象,靠舌尖的化學感受器識別對手,只要你不動,除非距離太近,它常常不知所措。我國大陸上的毒蛇,除少數北方的腹蛇有微弱的紅外感受器官外,絕大多數的蛇,沒有象美洲大陸上的響尾蛇那樣有敏感的紅外線感受器。另外,蛇的膽子是很小的,除少數象大眼鏡蛇那樣的毒蛇會主動攻擊人外,一般在對峙數分鐘后,它就逃之夭夭了。其次,如你手中有帽子或棍子一類的東西,你可用極快的速度向旁邊扔去,它就會向你扔出去的東西攻擊,你也可趁機脫險。但這一定要有經驗才行,否則會弄巧成拙。
6、誤區六:蛇脊骨一抖就會散架
這也是很多人的錯誤認識。有些人膽子很大,抓住蛇的尾巴一陣猛抖,以為這樣就會把蛇抖死。這樣猛抖,其實只是使蛇短暫的造成暈厥,并不會抖死蛇,過一會兒,它緩過氣來,會更兇猛的攻擊人。街上耍蛇之人之所以這樣做,其實更主要的是讓蛇一時不能回過頭來咬人,是嘩眾取寵的把戲。
7、誤區七:喝雄黃酒能避蛇
到目前為止,沒有確切的資料能證明喝雄黃酒能避免蛇咬。而且,目前市面上的各種熏香、香水、花露水等等,只能防止蚊蟲叮咬,不能有效的防止蛇咬傷。
8、誤區八:顏色鮮艷的蛇是毒蛇
除竹葉青外,大多數的毒蛇體表顏色并不鮮艷,多呈黑褐色、灰褐色。這跟它的覓食方式有關,蛇主要是以鼠類、蛙類、爬行動物、小鳥和小型哺乳動物為食,是以守株待兔式的方法覓食,活動范圍大多不超過百米之外,因此體表顏色要與地表顏色相一致,才能有效的偽裝自己。相反,一些無毒蛇,為了防止自己被其它較大的動物殘殺,倒把自己體表的顏色裝扮得十分鮮艷可怕,以警告和迷惑想要襲擊它的敵人。如象各種錦蛇,一是體型較大,二是全身都是五顏六色花紋。最著名的要算赤鏈蛇了,各種文學著作中都把它描寫成象女妖一樣的惡魔,其實是一種無毒蛇。還有所有的蟒蛇也都是無毒的,因體型龐大,也使人感到恐怖。
9、誤區九:蛇毒入口會致命
在金庸的小說中,曾有一段是描寫歐陽鋒的蛇杖上的蛇咬死了人,鯊魚吃尸體后中毒死了,鯊魚又吃了鯊魚的尸體,全被中毒,水面上一片鯊魚尸體的情景。這其實是小說中的夸張手法,在現實生活中沒有的。蛇毒是一種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質,它要直接進入人體血液才能在酶的作用下產生毒性,在皮膚和粘膜表面是沒有毒性的,少量的毒液通過粘膜吸收是不會導致人死亡,而且毒液進入人體胃中,被胃液馬上就破壞了,所以少量的毒液形不成致死的劑量。關鍵是口腔和嘴唇如有破損,毒液從破損處直接進入血液,就危險了。被毒蛇咬傷之后,在醫療條件較差的情況下,最直接和快速的搶救措施就是用嘴把傷口處的毒血吸出來,減少毒素的份量,減緩毒液向體內擴散。但這個搶救措施必須確認施術者消化道和口腔粘膜無損傷,以及嘴唇和接觸傷口的皮膚完好無損,才能進行。
10、誤區十:吃蛇能滋補身體
很多人認為蛇肉大補,有滋補的藥用功能,因此濫捕亂殺野生蛇類,造成鼠害成災。其實,蛇身上最好的東西就是蛇毒,蛇毒制品是療效很佳的藥品,這是得到世界上的醫學界公認的,如治療腦血栓的一些制劑,就是蛇毒中所提取的。所以保護好包括毒蛇在內的蛇類,才是符合人類最大的長遠利益。
二、如何防治毒蛇的傷害
1、掌握毒蛇的活動時間和規律
蛇是變溫動物,它的活動與外界氣溫有密切聯系,氣溫達到18度以上才出來活動。在南方通常5-10月分是蛇傷發病最高時期。特別是在悶熱欲雨或雨后初晴時蛇經常出洞活動。另外這幾年春夏之交洪水偏多,洪水將大范圍的蛇洞淹沒,也會造成陸地上無家可歸的蛇增多。所以夏天雨前、雨后、洪水過后的時間內要特別注意防蛇。蛇類的晝夜活動有一定規律,蛇種不同,活動規律也不同,眼鏡蛇,眼鏡王蛇白天活動,銀環蛇晚上活動,蝮蛇白天晚上都有活動。蛇傷也主要集中在白天9-15時,晚上18-22時。
2、掌握毒蛇的習性
此外有些蝮蛇對熱源很敏感,有撲火習慣,所以夜間行路要穿長褲,用明火照亮時,要防避毒蛇咬傷。露營時應將帳篷拉鏈完全合上。另外,我曾聽長期在野外宿營的地質隊工人講,在帳篷四周挖上一條淺溝,在溝內均勻的撒上一點煤油,就能有效的防止蛇進入帳篷。
毒蛇怕人,受驚后會迅速逃跑,一般不會主動攻擊人。大多由于我們沒有發現它而過分逼近蛇體,或無意踩到毒蛇身體時,它才咬人。因此,在適于毒蛇活動的環境中行走時,提高警惕,并做適當的防護,許多蛇傷是可以避免的。
3、旅游者注意自己的活動
注意自己的腳步。蛇類平均每周進食一次,每當進食之后以及蛻皮之時,它們行動和緩,更容易被踏中。在伐取灌木、采摘水果前要小心觀察,一些蛇類經常棲于樹木之下的草叢中,或是在樹枝上。
不要挑逗或將蛇類提起或者將它們逼入困境,一些蛇類在走投無路或保衛自己的窠穴時攻擊性大增。我在前面就談到,蛇是十分膽小的,它對人的攻擊,往往是出于保衛自己。
翻轉石塊或圓木以及掘坑挖洞時使用木棒,不可徒手進行這類活動。蛇的居住地方多在地形較復雜的巖石縫隙和洞穴中,周圍多有雜草叢生,或矮小而密集的灌木叢中,春季往往活動于向陽的山坡巖石堆中,而夏季常在背陰的小溪溝旁的草叢或灌木叢中。所以,在這些地方活動要格外注意。
4、旅游者注意裝束
蛇因為是貼著在地面前進,人的踝關節附近上下十多公分是最容易受襲擊的部位,所以在草叢和山間小道行走,最好穿高幫鞋,盡量不暴露膝關節以下部位。密林中穿行,要注意纏繞在樹枝上的攀援性蛇,不要過多裸露身體,以防毒蛇的襲擊。
野外夜間宿營后,晨起在使用床單、衣服、包裹前要小心查看一遍,蛇很可能就躲在下面。特別在春天,夜間野外還較寒冷,蛇也喜歡朝較暖和地方鉆。
在林中和崎嶇的復雜環境行走,最好人手一根木棍或竹桿,一是可以當拐杖,二是在估計蛇容易出沒的地方,特別是視線不佳的草叢和灌木叢中,用木棍或竹桿使勁敲打和左右撥弄一下,直到打草驚蛇的作用。蛇經驚嚇后多數是悄悄溜之大吉,實在逃不贏,它才會擺出一幅攻擊的樣子來嚇唬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