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與禁忌是源于一種民俗文化思想心理。信仰是著重祈求,禁忌著重規避。在我們人類最早的視界里,基本上把自然現象分成三大塊,一是陸地、二是江河、三是天上。陸地是人們最早熟悉的生存環境。隨著人們對自身生存環境的了解,很多神秘被破解,并把保存在人類童年里的一些記憶,轉化為一種文化的形式傳承后世。江河是一部分族類因生存需要才觸及的自然領域。
船民廣泛存在著的民俗風情,船民很忌口,忌諱的范圍基本上圍繞同船有關的所有不好的諧音字。如在一些特定的場合不能說“翻、沉、破、散”等,北風轉南風,不能象岸上人說“翻風”,有些說“轉風”了,通常說“風來了”、“有風了”。很多地方船民,不能直稱桅桿上的“風帆”,而要說成“風蓬”,供奉神像用的魚,不能翻動;吃飯用的碗筷調羹不能翻轉用,一定要朝上等等。忌說“翻”,是為了船不翻,能平安。水上航行,最危險是翻船。船民們得出這樣的禁忌結論,是符合他們的心里愿望的。還有一個傳說,可能是船家文化中最經典,最有文化內涵,最流傳得久的。以前吃飯用的筷子叫“箸”不叫“筷”。“箸”,這樣的叫法是船家禁忌的,意味”慢”,船出問題了,于是就反用其意,改為“快”字。后來的有識之士,嫌船家改得沒有水平,就在”快”字上頭加了一個“竹”字,變成了“筷”。以文字形旁會意,顯得合理了,并能一直沿用至今。平樂桂江船民還有一些很好的風俗禁忌,殺雞、砍豬肉,不能在河里直接洗刷。這樣做,也是不吉利的。意味著人船沉沒,血肉之軀被毀,五臟六腑喂魚了。一般情況下,船民習慣了以茶代酒,茶里就隱含了某種神秘的讖言禪語。如果讓船民或客人喝下去,就會萬事大吉。岸上也有,我們通常稱為“點水碗”或“化符水”,其所用道具不同,為小碗、清水、有時需錢紙,而且在特定的地域或族群里。
深入到船家,這種民俗事象,應該不難解構。以水上為生的船民,既得益于水的神秘力量,也受害于水的神秘力量。得益的事歸結為水中好的神明,受害的事就自然歸結于水中不好的鬼怪了。人在生產勞動過程中,不斷地把實踐的事物對象化、人格化,并進行主觀上的經驗性總結,因此船民們在祈禱神靈的力量,為自身的生命財產尋求庇佑的同時,也祈求作惡多端的邪惡勢力放自己一馬。要達到這個目的,就必須抓住他們的特點(弱點),盡量滿足這些“妖魔鬼怪”的一些苛刻要求。潑水飯有如既驅逐又打發之意。在強大而神秘的自然界面前,船民們往往為了自身的安危,不得不想方設法設置民俗行為中“一正一反”的雙保險,以增強生命安危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