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隆的文字注定與水有關
一百九十三公里的水路,從奉節延續到宜昌
每一滴江水都有汗水的味道
那些船工,從歷史深處走來
用肩的血肉浸染粗糙的纖繩
他們彎曲的背,像蓄勢的弓弦
駝起碩大的航船奔馳在江水之上
我看見他們的汗水與江水相融
沿著長江兩岸散滿巴蜀大地
每一滴汗水的落地,與石塊的碰撞
慘烈、壯美
以粉身碎骨的姿勢投入江水的懷抱
那殘落的點滴,在石塊上生根發芽
讓代代船工踩著它們的身軀向前
埋頭向前,不管風雨烈日
巴蜀的文化里有他們碎裂人心的吼叫
激蕩的江水淹沒不了與生命抗爭的吶喊
堅硬的石頭抵擋不住與風雨掙命的步伐
血液里的悲歌擊打著湍急的江流
一個又一個的險灘、漩渦
被整齊的步伐,怒喊的吆喝甩在身后
烏江的纖夫用赤裸的雙腳
在巴蜀的文化舞臺上恣意潑墨揮舞
那些漸行漸遠的川江號聲
從他們黝黑的脊梁一路行走
在中華大地風起云涌,萬人矚目
個人簡介:童恩兵,1982年出生,以打工為生,以詩歌自娛。2011年開始詩歌創作, 2012年散文論壇征文一等獎,2013年中華校園詩歌三等獎2014年安徽巢湖首屆文學大賽一等獎等獎項。有作品發表于《散文詩》、《安徽青年報》、《忘憂草》、《少年先鋒報》等刊物。倡導關注民生的寫作,從生活中尋找寫作基礎。目前暫居巢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