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愛的父親:
您好!
夜深人闌之際,每每想起您默默無聞而又辛苦的一生,我的眼淚便又簌簌地落下來了。雖然我深深地知道,這是一封永遠也無法寄達的家信,但我依然深深地希望能夠借助“孝行天下,愛滿人間”第二屆印象武隆杯網絡文學征文大賽,默默地傾訴一下不孝的兒子我對您發自內心最深處的刻骨銘心的思念和無盡的感恩。
小時候,我們家門前有三棵高大的桉樹,一夜風雨過后,屋前的地壩上便會落滿淡黃色的小喇叭似的桉樹花殼,我們便會撿拾起來,用針線串成串,當做最美麗的項鏈掛在脖子上打跳。您也不管我們,只是坐在裁縫鋪里的縫紉機前忙碌地縫著衣服,偶爾遠遠地望望我們,慈愛地笑笑。每到下午,到區上為公社供銷社拉貨物的牛車回來了,我們就去撿回包在牛蹄上丟棄的牛草鞋,綁在桉樹上,像現在的電工爬電桿一樣,一步一步地往樹上爬。父親您看見了,便會一改往日的溫和,放下手中正在縫制的衣服,怒氣沖沖地沖出來,將綁在桉樹上的牛草鞋一一撕扯得粉碎,既不打罵我們,也不多說什么,只是瞪上我們幾眼,便又回到縫紉機前忙去了。敬愛的父親,雖然那時您也生氣地用眼睛瞪我,甚至大發脾氣,小時候,我們不懂,直到現在我們才深深地明白,其實,父親您是深深地愛我們,只是愛得如此深沉。
敬愛的父親,不孝的兒子我更不會忘記當裁縫的您和母親為了養活我們一家大大小小六口人,那時候,每天天剛麻麻亮,您和母親就得早早地起床,將裁縫鋪打掃得干干凈凈,收拾得井井有條。接著調試縫紉機,注油,上底線,穿針,檢查車輪皮帶松緊等等,然后引燃枯炭放進火熨斗里,以便裁剪時熨燙布料。等這些準備工作剛做完,往往天已大亮。顧客隨后登門了,您又一邊吃飯一邊拿著卷尺為顧客丈量袖長、胸圍、襟長等等,并將數據記錄在尺碼單上,往往忙得顧不上將飯吃完,便在一張長長的寬木桌上,鋪開布料,用一只小碗舀上一碗涼水,吸上一口,朝著布料“撲”地噴去,將布料噴濕,接著用火熨斗將布料來回熨平,燙平,再用剪刀“嚓嚓嚓”熟練地剪出前襟、后襟、袖子、衣領等部件。將這些部件在鎖邊機上鎖完邊后,便可踩縫紉機縫合了。一件衣服往往一小時左右便可以縫好,我至今依舊記憶猶新,父親您只要發現有一點跑線的地方,便要返工重做。最后的工序是用手工釘紐扣,我們兄妹四個常常要被安排去幫忙,有時候,為了提早完成任務,也會敷衍了事,為此,常常受到您的責備,您諄諄地告誡我們說釘紐扣和做人一樣,要踏實,不能敷衍了事,不然不長久,精工才能出細活兒!
后來,八十年代后期,由于受市場經濟的沖擊,真沒想到繁盛一時的裁縫鋪倒閉了。年近六旬的父親您又為了供我讀書,又跟著分了家的二哥學做起小生意來。每次到南充進貨,凌晨四五點鐘天不亮便要起床,提上幾個大蛇皮口袋,深一腳淺一腳地趕上七八里山路,去搭到南充的班車。下午趕回時,父親您便租用附近農民家的板板車將貨拉回,到家經常是深夜十一二點鐘。父親您常常渾身衣衫濕透,顧不上吃飯和歇息,又忙著清點貨物和擺放商品。
父親您那時也常到我讀書的蓬安縣城來進貨。有時趕不上回家的班車,便到我讀書的師范校學生宿舍和我同擠一鋪,父親您也常常絮絮叨叨地說道:“哎呀,縣城里的旅社住宿費真是太貴了,住一晚上都要三塊錢,連睡地鋪都要兩塊,真是太貴了,太貴了!”接著,就不厭其煩地詢問我學校里的生活好不好,家里拿來的生活費夠不夠用,一定要將三頓飯菜吃飽,千萬莫去亂買零食等等,我常常不耐煩地敷衍您:“曉得了,曉得了!”于是您便不再言語了,默默地和我擠睡一床。第二天一大早,父親您早早地就悄悄起床背著幾大包小百貨走路去三里地外的車站搭班車趕回老家永興場了。臨到做完早操,我回宿舍整理床鋪時,竟發現枕頭下整整齊齊地放著一疊厚厚的角票,五角的、兩角的,一角的都有,每每看到這里,我就覺得心里難過至極。
我今生今世永遠都不會忘記,1994年,父親您由于為了培育我們這些不爭氣的兒女,長年累月地勞累,不幸患上了老年性前列腺炎。這本來是一種并不難醫的病,但那時家里缺錢,即使有錢,我們深知:以父親您的脾氣,他也不會去大醫院醫治,怕拖累家里,拖累兒女。就一直在鄉上診所里拿些藥吃,后來病情竟惡化成了尿毒癥。
如今,父親您已逝去整整17年了。現在,我唯一能夠看見父親音容笑貌的,竟只是您生前留下的一張身份證的照片。每年清明,我唯一能夠做到的便是領著我的妻兒來到父親您的墳頭,默默地燒上一把火紙,或者在您的墳前,敬上一杯您生前最愛喝的自家泡制的老白干酒,隔著兩個世界,不孝又無能的兒子我,只能羞愧地以淚洗面,在晶瑩的淚光中,我深深地覺得:世界上最廣闊的是海洋,比海洋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應該是父親您對我們這些兒女們發自內心最深處最真誠最無私的愛!
愿父親在天之靈得以永遠地安息!
不孝的兒子:鄧四平敬上
2014年11月1日
鄧四平,男,四川省蓬安縣人,生于1974年5月,西南大學漢語言文學本科畢業,中國散文家協會會員,現供職于四川省蓬安縣嘉陵第一桑梓景區管理局。從1989年至今已在從1989年至今已在《中國教師報》、《中國旅游報》、《青年作家》、《四川日報》等各級各類報刊發表文學作品300多篇,新聞稿件數千篇,共計400余萬字,作品多次獲得國家省市文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