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的武隆縣不算大,也不算小,在這里,自從80年代的電影《人生》、《黃土地》、《麥客》。。。。。。又是小說又是電影,在這里引起不小的震動。到了中期電視高歌《黃土高坡》大家跟著唱,男男女女的青年人從電視上了解到高等教育自學考試,于是嘴里唱著歌,口語蠻帶四川腔調,唱得這個縣城里蠻有“川味道”,有個女考生在4月的哲學卷上寫上“信天游”歌詞,雖然是問答題,閱卷大學教授毫不留情畫個“大圓蛋”,因為自考考的是真才實學,來不得半點虛假。男的參加了考試,文科內容成績普遍比女生好,哲學80分以上的占60%以上,英語成績由于地方語成績比較湊合及格。這里的“男孩子”個頭不太高,到了成都高校進行論文答辯,成績很好,由于敦厚的性格,贏得好口碑。“武隆尕娃真蠻-----個個認死理------自考文憑硬-----孝敬老人,奉獻社會-----深愛自己的家鄉。
武隆這個地方,不知什么時候變得發展迅速了,成長也快了,一個40萬人口的縣域經濟區域了。有了飛機場,旅游公園,先前參加自考的畢業生如今成為企業經理或董事長,237人已經成為武隆地方經濟發展的”領頭雁“。我認識的武隆尕娃,現在已經年齡近50歲,頭發雖然有一些白,但是人格非常精神。他的父親母親,在70年代都是挨斗的對象,養成了很少說話的習慣。記得尕娃自考畢業那陣子,我前去慶賀,武隆縣委宣傳部也來人了,50人的席位爆滿,賓館走廊里也站滿了人,大家對自學成才標兵充滿敬意。這哪里是搞慶祝,在我的眼里,不亞于無數”川軍“保家衛國的壯舉,不亞于”忠于黨和人民“先鋒。1988年的武隆縣尕娃終于站立起來,知識改變命運,自考成就將來。他學習的專業是工業管理,7年的自考路成就了他不屈不撓的奮發毅力。他的揭發妻子因癌癥去世,第二任妻子因他的自考而離異,這就是他的處境。兩位老人年老多病,尕娃舉債外出診治,挽救了生他養他的父母,不離不棄,這就是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哺育了尕娃敦厚而求知的孝心。利用所學,興辦企業,先后為孤寡老人送去棉被藥品、衣物等。2008年,我又一次到了武隆縣,尕娃陪我去參觀了公園,看了新修的公路,雖然附近的地方發生了地震,當地的企業也拿出愛心,號召職工捐錢捐物,為災區人民助力。尕娃組織一支60人的隊伍奔波災區,全部都是自考畢業生,用自己的心動,報答社會給予的愛。
2014年6月23日,尕娃已經50歲生日,我們有幸匯聚在武隆大酒店,感受”武隆“的幸福生活。席間,我們感受到武隆人的勤勞和智慧,也喟嘆:”武隆好,尕娃好,40萬武隆人好日子蒸蒸日上,旅游搭臺,企業唱戲“。我的好友尕娃---趙群笑了,推杯換盞之間,街道里想起了國歌;”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鑄成新的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