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10月6日晚《印象武隆》在武隆景區震憾演出,其以巴渝文化精髓“川江號子”作為核心,在真實還原巴渝人民勞動場景的同時,也重點展現了作為武隆地方的民俗風情、體現中國孝道文化之一的哭嫁文化。《印象武隆》的演出不僅是重慶唯一大型實景演出,而且還推出的“曬與長輩合照贏,《印象武隆》門票”活動,實在是讓人感慨至深。
孝是倫理道德的基礎,兒女孝親的意愿,稱為孝心;兒女孝親的行為,稱為孝行。二者合起來,稱為孝道。孝敬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古往今來,我們中國人把"孝"看作是一種重要的道德準則,一個人在家孝敬父母,在社會上就會尊敬和關心身邊的人,在與人相處中,也會講究道德,這就是所謂的"忠臣出于孝悌之家。"
父母給了我們生命,而生命是如此的美好,我們應該對父母永遠懷有一顆感恩的心。父母養育了我們,從十月懷胎到呱呱墜地,從嬰幼兒到長大成人。為了兒女的成長,他們精心護理,百般關照,日夜操勞,費盡了心血。兒女成人了,父母老了,可他們的牽掛沒有斷。請想一想,我們每個人都會有很多這方面的體會。唐代詩人孟郊在《游子吟》中說道:“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首不朽的詩,之所以為人喜愛,就是因為道出了天下兒女對父母的感恩之心。
《印象武隆》演出劇場位于高低落差達200米的巨大“U”型大峽谷內,穿越長300多米的時空隧道而至,通過將傳統文化與現代舞美燈光完美結合,在70分鐘的演出時間里張藝謀給了觀眾打造了一場心靈與視聽的饕餮震撼。川江號子是人類力量與自然的博弈,《印象武隆》是人類智慧與自然的融合。這劇本應是部男兒劇,但卻從中看哭了女兒情:新裝銀飾紅蓋頭,月微涼起梳妝?;ㄞI早已門前落,從此嫁作異姓人。母叮嚀女哭泣,盼夫從此真情待。
重慶武隆作為非物質文化傳承基地,繼以“纖夫精神,號子文化”為主題的首屆印象武隆杯大型網絡征文活動之后,再次霹靂前行,隆重發起以“孝道文化”為主題的大型網絡征文活動。我們相信,只要孝行天下,必然愛滿人間。
極具巴渝地區特色的川江文化,亦深含了中華民族傳統孝道文化。以瀕臨消失的“川江號子”為主要內容的大型實景演出“印象武隆”,通過再現巴蜀大地獨特的風土人情,對孝道文化進行了深一步的詮釋。從某種角度上說,觀看“印象武隆”,就是接受孝道文化,傳承孝道文化。
父母對子女的愛是人類最圣潔的情感,由此我們也可推論,孝敬父母也是子女回報父母應盡的義務,與此相應,孝敬父母作為倫理道德規范,也將是人類探討的永恒主題。
孝敬父母是我們這個有著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從兩千多年前的孔子開始,孝德就被人們當作“仁之本”。“百善,孝為先”成為人們立身處世最基本的道德規范,最根本的道德信條。
“10月是敬老月,而孝道也是《印象武隆》演出的精髓,為了傳播中國孝道文化,讓更多的觀眾在體會長輩對子女的心情的同時在旅途中收獲親情,我們特推出了此次活動。”武隆景區網絡營銷部鄒平經理接受記者如是說。
《印象武隆》的成功演出和景區舉辦的這一活動,順應了時代,推動了中華傳統孝道美德。這,也許就是主辦方最初的初衷。今天,我們要求要關心他人、關心集體、關心社會、關心國家,首先就要關心自己的父母。很難想象,一個連自己的父母都不關心、不孝敬的人,能為他人、為社會、為祖國獻出愛心?唐朝孟郊的《游子吟》,用春天的陽光比喻母愛,用小草比喻兒女,說明做兒女的無論怎樣孝敬父母,都難以報答父母深厚的恩情!
是的,父母對兒女的恩情像大海一樣深厚。我們從叭叭墜地的嬰兒成長到今天,父母的操勞是無法計算的。當我們還很小時,父母一滴奶、一口飯、一把屎、一把尿地侍候;上學了,父母在照料生活的同時,還要操心我們的學習;病了,父母求醫找藥,日夜守護。為了孩子,父母可以作出一切犧牲。大家可曾靜靜地想過,父母為我們傾注了多少心血?父母對兒女的恩情,又是無私的。父母愛兒女,是無條件的愛,完完全全是一種崇高的。
作為張藝謀、王潮歌、樊躍所打造的“印象系列”第七部,《印象武隆》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川江號子作為核心內容,真實還原了包括哭嫁、拉纖等巴渝人民的生活場景。尤其是其中的“哭嫁”橋段,表達了女兒在出嫁時與父母難舍難分的至真情懷,有不少觀眾都被感動落淚。“《印象武隆》比我想像要感人要震撼要具有藝術的感染力。川江號子是主旋律,出嫁哭調相信會讓很多人動情。”這是著名實事評論員楊錦麟先生在看完演出之后給出的評價。作為張藝謀導演所執導的演出,《印象武隆》還具有一個特點就是震撼、大氣。傳統的生活場景搭配世界頂級的燈光及音響設備,張藝謀在落差高達200米的巨大“U”型大峽谷內為觀眾打造了一場視聽饕餮盛宴。可以說,沒有一個看過的觀眾不為它點贊。
“?;丶铱纯?,回家看看,哪怕幫媽媽刷刷筷子洗洗碗……”2007年,一曲《?;丶铱纯础坊鸨榇蠼媳保粌H唱出了千萬中華兒女對家的期盼,同時還表達了老人對于子女的心聲。為人子女,行孝是最不能等的事。請不要再以沒時間、沒能力等作為推卸的借口。行孝的途徑有許多,可以是與爸爸聊聊天、幫媽媽洗洗碗,也可以是一句簡單的問候。
有一篇“勸孝文”當中說的,說“我能孝,自無逆子。子能孝,自無逆孫,繩繩克繼,葉葉永昌,善孰大焉,利孰厚焉”。我自己能夠孝順父母,我就不會有那種大逆不道的兒子,我有的都是孝順的兒女,為什么?因為我修了這個好因就會得到好果。這個道理很簡單,我做父母的給兒女表演一個好樣子,我能夠孝順父母,真誠心的孝順,不是就是為了做給兒女看而已,真的就是這個孝心,做得很自然,所以教化的效果特別好,兒女看到我這么做,他也就自自然然學會了,這叫潛移默化,所以就不會成為逆子。
歷史上大凡留下美名的清官正吏,其家風也讓后人嘖嘖稱道。家風好,就能治好家,理好政。反之,小則毀家,大則誤國。宋代理學家朱熹在其《家規》中,就把‘父慈子孝’列為家風第一規制;包公在《家訓》中,給后世子孫立了一條嚴格的家規:“后世子孫仕宦,有犯贓濫者,不得放歸本家;亡歿之后,不得葬于大塋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孫”。包公的當代后裔恪守這只有37個字的家規,自食其力,奉公守法,無一犯贓濫者;曾國藩是晚清重臣,曾任兩江總督、直隸總督。他秉持的家教家風頗得后人傳誦。“三致祥”就是曾國藩給曾氏大家庭制定的家訓 :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提倡“盡孝悌,除驕逸”。他教誨后人‘孝順父母以尊敬相待,得其歡心才為盡孝。’把孝視為家庭的祥瑞,在家要盡孝,出門要盡忠。把家訓、家風與家運聯結在一起。
烏鴉尚有反哺之義,羔羊亦知跪乳之情。“百善孝為先”,一個“孝”字,涵浸了我們五千年的悠悠歷史。倡導孝順父母,常懷感恩之心,弘揚孝道文化,依然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呼喚。中華民族歷來講究以孝治家,孝是家風和暢的源動力,孝是家庭和睦的平衡點,孝是家庭秩序的定盤星。能天天陪著老人是一種孝,而什么是真正的大孝?我認為,我們把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好、不讓老人操心,這也是一種孝;能在本職工作上做出成績,讓老人欣慰了,更是一種大孝。在篤信‘時間就是金錢’的今天,連近在眼前的親娘老子都不肖一顧,還有多少人能想起自己遠在天國的祖宗呢?
父愛如山,母愛如海。從十月懷胎到呱呱墜地,從蹣跚學步到呀呀學語,從懵懂少年到成家立業……我們成長的每一步都浸透了父母的心血。然而,長大了的我們就如羽翼豐滿之后的鳥兒一樣,漸漸離他們而遠去。如今,看著父母漸漸發白的頭發,日益彎曲的脊梁,日漸衰老的面孔,您是否因為沒能多抽時間陪他們而深感遺憾呢?行孝當及時,莫待空留憾。
父母養育兒女,可謂茹苦含辛,辛勞之中寄托著無限希望。父母之恩,山莫比高,海莫比深。孝敬父母是做人的道德底線。一個人如果不能善待父母,很難設想他會善待他人。道德缺失,與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格格不入。在全社會彰揚孝敬父母之風,還需要做許多艱苦細致的教育工作,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權益,更是各級政府和基層組織的責任。也希望那些遭到兒女虐待、遺棄的老人們,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伸張人間正義。
中國道德的生成、建設與發展是以家庭為中國的,家和萬事興。假如我們每個人,都從愛父母開始,就會讓親情更加融洽,繼而把這種純樸高尚的感情逐步升華為愛他人、愛學校、愛社會、愛祖國、愛人類,在家行孝,在國盡忠。所以說,提倡孝道使我們的家庭、民族得以凝聚和發展。
《印象武隆》極具巴渝地區特色的川江文化,亦深含了中華民族傳統孝道文化。以瀕臨消失的“川江號子”為主要內容的大型實景演出“印象武隆”,通過再現巴蜀大地獨特的風土人情,對孝道文化進行了深一步的詮釋。從某種角度上說,觀看“印象武隆”,就是接受孝道文化,傳承孝道文化。
10月7日至10月31日,武隆景區推出了“愛暖重陽 情系老人”活動,凡60歲以上老人憑本人身份證均可免費觀看此演出。另外,景區此前還推出了“觀《印象武隆》 免費入住四星級酒店”活動。除了《印象武隆》,武隆也還有許多不可復制的奇世美景可探索,如世界最大天生橋群天生三硚、世界峽谷奇觀龍水峽地縫、中國最美洞穴芙蓉洞等。難怪武隆在金秋十月人流如潮,恐怕這不僅是美景的吸引,更是因《印象武隆》喚起了人們人性的回歸。
孝,是人性美善的最好體現。俗話說,受人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況且是有著“身、體、發、膚”血脈之恩的至親,就連最簡單的動物都有“反哺跪乳”的原始孝道之情,更何況有著高級思維能力的人類?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其實早已融入到了家風家教中,它既密切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也提高了民族的素質,促進了家庭的和睦?,F在社會多元化了,外來的干擾多了,我們民族不小心丟掉了一些優良的傳統?,F在,我們要把這些丟失的好傳統撿回來。
“父親節”、“母親節”、評選“十大孝敬子女”,適當延遲退休年齡,建幾座敬老院養老院,這些舉措當然是好的!但這些還遠遠不夠。我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怎么使綿延了幾千年的孝道文化永遠順暢地貫穿下去,成為每個家庭的自覺行動。擁有一顆愛的心吧,你的生命旅途將美不勝收!其實,家風的體現不在于是做給別人看的,而在于你家的人養成 的這個習慣,成為了你家的一個象征,讓人一下子就感覺到你就是這個家的人,你家的家風就是這。 除了你、我、他,還有無數的家風值得我們學習,“德才兼備” 、“禮義廉恥” 、“心懷祖國”等等,這些遺留下來的美好的中華之傳統美德會伴我們一生!
《印象武隆》的精彩演出,武隆景區的精心組織,我們相信,只要孝行天下,必然愛滿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