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武隆,我親吻著那片熟悉的土地,在川江,我依舊守望那深邃的峽谷。我聆聽歲月的足音,只有那號子聲依然響起,纖夫卻不知在何處?
纖夫不知何處也?他們是在詩畫的季節里,還是在川江岸邊,不是,都不是,他們的身影還停留在昨天,他們還在川江的記憶里,悄然融入了號子文化的內蘊中。纖夫在歲月里留下了印痕,在武隆的印象里寫滿贊言!
在武隆,望川江,那一條寬寬的銀帶把高山分排在兩邊,水運由此開始,原始的木船承載起歲月的滄桑,在纖夫拉纖的日子里,他們有了自己的辛酸和幸福。一股股奮然向前,攻堅克難,長途跋涉的堅持等精神元素都凝聚成這一條條粗粗的繩索,都唱響了川江的號子,岸邊深一腳淺一腳的腳印留給了歲月的記憶。
走進武隆,遙想過去的川江,一只木船承載滄桑,不管腳下的路怎樣艱難?還是需要纖夫用愛把它延伸,如今雖然機動船的出現替代了這一切,讓昔日的纖夫身影消失,但纖夫生活的那段歷史將永遠寫在武隆發展的史冊,因為纖夫用熱血和汗水凝成的生命之歌更加雄壯,那不僅是一種奮進和豪邁的情懷的展現,也是一首體現了曲調高亢、一領眾和和徒歌的特征。
印象武隆、川江號子,這不僅是武隆傳承千年的風俗,更是一條從武隆開始流淌的號子文化之河。
聽川江號子,任憑記憶穿越時空,我們不禁想起在夕陽下纖夫拉纖的情形,一根根繩索指明的是他們前進的方向,老纖夫與年輕纖夫手拉著手互相攙扶前行更顯團結的力量,烈日在炙烤,荊棘在纏身他們并沒有退縮,這就是現在所言的號子文化之精髓,有了這些精神才延續了武隆人今天的大智大勇,才鑄就今天武隆發展的輝煌歷史,這些號子文化精髓就是當代武隆文明和進步,發展和超越的力量源泉。
印象武隆,碧水青山,一舟劃過,號子蕩起。“不老纖夫魂,號子唱川江”,這是精神與文化并存,我們用記憶去回想,用思想去放飛,當我們聆聽到歲月的足音,感受到傳承號子文化的厚重之時,我們展望著武隆的美好前景,我們雖是過客,但我們會情不自禁地去贊美川江那碧波蕩漾的一江春水,去詩畫那勁松挺拔高聳入云的川江峽谷,去品讀武隆人團結奮進的樸實情懷。
不老纖夫魂,號子唱川江,站在川江邊上看武隆,騰飛在武隆,趕超也在武隆,這些就是我一個過客的印象,因為這里留存了纖夫感召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