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武隆仙女山清風拂面,涼爽宜人。
6月27日,由重慶市林業局、重慶市武隆區人民政府主辦的慶祝武隆喀斯特申遺成功15周年大會暨中國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年會在此舉行。重慶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陳元春、重慶市政協副主席屈謙等出席活動。
慶祝武隆喀斯特申遺成功15周年大會暨中國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年會。
15年前的這一天,包括重慶武隆喀斯特在內的“中國南方喀斯特”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武隆喀斯特,由此成為中國第六處、重慶市第一處世界自然遺產地。一個位于渝東南偏遠山區的小城,登上了世界舞臺。
15年來,昔日“窮鄉僻壤”變成“人間仙境”,獲評“可持續發展城市范例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等30余項品牌榮譽。
武隆還有更宏大的夢想。27日至28日活動期間,主辦方將組織開展專題報告、項目簽約、申遺成功15周年成就展、座談會、實地考察等系列活動,進而繼續保護傳承利用好世界自然遺產,強力推進以國際化為引領的武隆旅游“三次創業”,助力武隆加快建設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
大會現場。
推動世界自然遺產可持續發展
武隆旅游“三次創業”起航
“2021年全區接待游客4070萬人次,是2008年的20倍;綜合收入197.3億元,是2008年的19.6倍。”
武隆區委書記何慶作專題報告
在本次會議上,武隆區委書記何慶作了主題為《擦亮用好“世遺”金名片 強力推進以國際化為引領的武隆旅游“三次創業”》的專題報告。報告中,一組組數據、一個個案例,彰顯著武隆旅游高質量發展取得的成果,以及武隆旅游開啟“三次創業”的豪邁步伐。
何為“三次創業”?
1994年以來,以芙蓉洞對外開放為標志,“武隆旅游”實現了從無到有。
2008年,武隆開啟了以“做大游客總量、做強旅游經濟”為主要任務的“二次創業”,推動武隆旅游由小變大、由弱變強,并吸引了《滿城盡帶黃金甲》《變形金剛4》等影視劇組前來取景,儼然成為重慶旅游的一張靚麗名片。在此過程中,武隆歷屆黨委政府始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著力將生態資源轉變為發展優勢,通過保護生態環境、推進生態旅游實現可持續發展。
仙女山機場。
今年2月23日,武隆區委十五屆三次全會提出:強力推進以國際化為引領的武隆旅游“三次創業”,加快建設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
何慶稱,武隆將著力抓住用好航空時代已經到來、高鐵時代即將來臨的機遇期,圍繞“做深產業鏈、提升貢獻度”主線,強力推進以國際化為引領的武隆旅游“三次創業”,加快建設成為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為推動世界自然遺產可持續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武隆旅游“三次創業”的構想廣受與會嘉賓關注。慶祝大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袁道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世界遺產與研究北京中心主任宋峰、國家林草局世界遺產專家委員會副秘書長劉保黨等嘉賓,對武隆自然遺產保護給予了高度評價。
全力打造六大產業鏈
讓現有旅游產品價值倍增
武隆旅游“三次創業”的藍圖已經繪就——
到2024年,接待游客超過4800萬人次,旅游國際影響力明顯增強,成為國際山水人文旅游首選目的地之一;
到2026年,接待游客穩定在5000萬人次左右,初步建成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
到2035年,全面建成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
武隆天生三橋景區游客留影拍照。
為建設成為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武隆實行產業鏈“鏈長制”,全力打造研學、運動、藝術、康養、婚戀、服務六大產業鏈,推動工業、農業、建筑業、現代服務業等一二三產業主動“+旅游”深度融合發展,構建具有全球吸引力的旅游產品體系。
武隆集合了天坑、地縫、草原、峽谷、瀑布、溶洞、森林、河流等多種自然景觀。形成在120萬年前、長度近3公里的溶洞芙蓉洞,3座平均高度超過300米的天然石拱橋天生三橋,深度近300米的天坑……這些喀斯特地貌古老而罕見,使武隆被譽為“世界喀斯特生態博物館”。過去,武隆對這些旅游資源的主要利用是觀光和避暑納涼。引入產業鏈后,山還是這些山,玩法卻大不同。
例如,在武隆仙女山國家森林公園內,一個名為“樹頂漫步”的自然教育營地,匯聚了40多個親子運動體驗項目。
“樹頂漫步”只是研學產業鏈中的一個點。武隆區將打造地質科普、生物科普、文化創意、農耕文化等多條主題研學線路,用好現成的資源。
仙女山樹頂漫步。
“六大產業鏈之間不是非此即彼、截然對立,而是相互融合、協同互補的關系,應做到彼此黏合、互相催化。”何慶說,打造產業鏈的舉措,把潛在旅游資源轉化為旅游產品,讓現有旅游產品價值倍增。
推動項目建設和產業鏈深度綁定
旅行商對武隆旅游發展信心滿滿
在推進實施六大產業鏈過程中,武隆尤其注重項目為王、市場為重,推動項目建設和產業鏈深度綁定,圍繞貢獻度培育、引進、做強市場主體,策劃儲備了165個總投資1406億元的文旅項目。
其中,投資67億元、以仙女山小火車風景線和“云上戀橋”為標志性項目的仙女山“碳中和”景區及配套PPP項目已于近日開工建設,為武隆旅游“三次創業”開局起步注入了強勁動力,也將為加快武隆旅游國際化發展步伐提供強大動能。
簽約儀式環節
在27日舉行的遺產保護與利用項目簽約環節,備受矚目的中國·武隆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博物館項目進行了簽約。不久的將來,武隆將建設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博物館。簽約儀式上,武隆還與西南大學地理科學學院簽訂合作協議,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巖溶研究中心簽訂合作協議,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世界遺產研究與培訓中心簽訂框架協議。這些項目的簽約,將進一步彰顯武隆區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品牌價值,擴大武隆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推進武隆旅游國際化發展。
與會嘉賓認為,歷經疫情的旅游業,復蘇勢頭正勁。上述項目的簽約、開工建設,正代表著政府部門、市場和游客對旅游業渡過難關、迎來新發展的強大信心。與會嘉賓表示,通過強力推進以國際化為引領的武隆旅游“三次創業”,將充分釋放旅游業跨界、滲透、融合功能,凸顯其打通供需兩端、暢通經濟循環的“乘數效應”。
與會嘉賓建言獻策。
這種信心,體現在與會嘉賓堅定的眼神、真誠的話語中。
本次活動邀請了44家旅行商代表參加全國旅行商武隆行活動,考察武隆旅游資源,為武隆旅游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澳門萬國集團相關負責人說,回首過往,很遺憾澳門萬國集團錯過了武隆旅游的起步和“二次創業”,展望未來,澳門萬國集團不會與武隆旅游“三次創業”失之交臂,該集團深切希望能夠與武隆旅游建立深度、密切的合作關系,一起搶抓全國穩經濟大盤政策機遇,共同開拓營銷渠道,度過疫情給旅游產業帶來的影響期,實現互利共贏,共創旅游發展新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