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皮特,男,德國國籍,擔任武隆國際山地戶外運動公開賽皮特賽道總監(jiān),負責賽事的線路勘測和比賽項目設置。曾參與七星國際越野挑戰(zhàn)賽,萊德加洛伊斯挑戰(zhàn)賽,南島跨越賽和艾夫奧森提克挑戰(zhàn)賽,2002年至2004年馬來西亞沙巴七星國際越野挑戰(zhàn)賽的線路策劃。現居住在蒙古國,經營自己的一家探險旅游公司——藍色手帕探險隊。
2012年“騰圖杯”第十屆中國國際山地戶外運動公開賽在完成比賽日程后圓滿收官。“十年櫛風沐雨,十年春華秋實”,在這十年的艱辛歷程里,一直有一位外國人不離不棄,用愛和執(zhí)著踏遍了武隆這片熱土,他就是擔任國際山地戶外運動著名設線專家、武隆國際山地戶外運動公開賽賽道總監(jiān),一位來自德國的“武隆通”——威廉·皮特。
因為自然的召喚,我來了
“作為一名外國人,能在中國如此美麗的城市獲得‘榮譽市民’這個稱號,倍感榮幸。這樣的緣分,不淺。”在剛剛結束的公開賽開幕式上,威廉·皮特被我縣授予“榮譽市民”稱號。
提到自己與武隆的緣分,皮特回憶說,一次,受CMA(中國登山協會)的邀請參加一個活動,才得知世界上有個地方叫武隆,于是就帶著一張地圖,和幾名工作人員走進了武隆。“當我和同伴第一次踏上武隆這片土地,就被山清水秀的大自然所吸引,這樣有山有水的環(huán)境對一名戶外運動者來說太有吸引力。”
另外,他對淳樸、熱情的武隆人也一直念念不忘,“好多次我們勘察路線時走到很偏僻的地方,有時還下著大雨,當地的農民就會熱情地招呼我們進屋喝水歇息,很感動,于是,之后每年的公開賽,因為熱愛,因為責任,因為自然的召喚,我每次都來了。”
了解武隆甚比了解自己的家鄉(xiāng)
“此項比賽的標準很高、他自己參與制定的比賽體系越來越完善。”提到皮特先生,本次比賽的總裁判魏軍不由豎起大拇指說。從2007年起,皮特都會在公開賽開始之前半年到武隆來考察比賽路線,隨后在賽事開始前一周提前到武隆來做好賽事相關籌備工作。這次比賽已經是第十屆了,工作細致、認真、富有激情的他提前10天就到武隆開始工作。同時,由于每年的比賽路線都有所改變,皮特先生每次都會親自跑完路線全程。
“我妻子嘲笑說,我對武隆的了解甚至超過了自已的家鄉(xiāng)。”提及對武隆的了解程度,皮特笑著說,自己不太了解中國歷史,但卻很了解武隆歷史,武隆所有景點的英文名他全部熟悉,在設計比賽路線時,他們把武隆著名的景點都囊括在內,除了賽事需要以外,也想讓外界更多的人了解武隆。
飛速發(fā)展的武隆給舉辦賽事創(chuàng)造了更多有利條件
“每年來到武隆,都會看到武隆的變化,要么城市變漂亮了,要么交通情況又改進了。”皮特高興地說,武隆天生就具備開展戶外運動的自然條件,加之高速公路、鐵路從無到有;數名監(jiān)督員、志愿者帶來了良好的服務氛圍;舉辦論壇、開戶外運動展覽館等豐富了公開賽的文化內涵,這些都為武隆開展此項賽事創(chuàng)造了更多有利條件,也吸引了一年比一年多的運動隊參加比賽。
“武隆的大變化提高了自身的知名度,雖然現在很多國外運動員都是通過口口相傳的方式得知武隆這個地方,但同時也看到了越來越多的媒體開始關注武隆、聚焦武隆,這為擴大此項賽事的影響力注入了更大的動力。”皮特說,堅信武隆會把此項比賽越辦越好。
戶外運動屬于每個人
“我們這項比賽在國際上都屬于高規(guī)格的比賽,但并不是所有的國際戶外運動員都知道有這項比賽。”皮特說,其實每個人都在接觸戶外運動,周末騎自行車遠足啊,爬山啊,都是戶外運動,戶外運動也應該屬于每個人。
針對此項賽事缺少娛樂性、大眾參與性和可觀賞性的問題,皮特坦言說,他一直都在思考這個問題:如果我們的宣傳途徑能更寬廣,讓更多的國際戶外運動員知道美麗的武隆有這樣一個頂級賽事的話,如果我們加入一些新的元素、提供一些新的或者之前沒有嘗試過的項目,那么首先會有更多的國際運動員來參加這個比賽。同時,武隆本身就是一個旅游縣,可以把比賽路線和當地旅游結合起來,進一步開發(fā)利用,讓更多的群眾和游客也走走、看看,體驗此項戶外運動帶來的辛苦、快樂或者其他所體會到的一切,那群眾就不只是在邊上鼓掌觀看,而是真正融入其中。
由于還在比賽中,還有運動員陸續(xù)到達終點,皮特結束采訪后迅速融入一旁的裁判團中忙碌起來。翻譯小徐告訴記者,到武隆的這幾天,皮特每天都在山坡上轉,本次比賽的所有路線,皮特又勘察了一遍,比賽的每一天他都跟隨在運動員后面,一直從起點到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