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備好喲,嘿咗、嘿咗。”“都使勁喲,嘿咗、嘿咗。”鐘靈毓秀的山峰若隱若現,勾勒出柔美流暢的山脊線;潺潺“溪水”自峰頂一瀉而下,組成了風景絕佳的演出劇場。在世界自然遺產地、國家AAAAA級景區武隆,由著名導演王潮歌、樊躍出任總導演,張藝謀出任藝術顧問的大型實景演出——“印象武隆”經過6年的精心醞釀、打造和去年國慶試演后的廣泛收集觀眾意見,對節目進行再創意、對演出進行再優化,將于4月23日正式亮相公演。總導演之一的王潮歌說,唱響行將消失的“川江號子”,傳承更多更好的歷史文明,此情此景,展現在觀眾面前的絕對是 “獨一無二”的“印象武隆”。
演出場地選址緊鄰武隆喀斯特遺產地核心區“與世隔絕”的“大天坑”,既最大化保護生態又締造出“獨一無二”的視覺盛宴
武隆地處重慶東南,是重慶旅游的新名片。 其喀斯特地貌是中國南方喀斯特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深切型峽谷的杰出代表,它不僅是反映地球演化歷史的杰出范例,而且還是生命的記錄。2007年6月召開的第31屆世界遺產大會上,武隆喀斯特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把“印象武隆”大型實景演出置身于這樣的真山真水背景中,絕對是一種不二的選擇。
為了增添演出的獨特可看性,經過反復的斟酌、對比,演出場地最終具體選址武隆縣仙女山鎮桃園村干溝。它緊鄰武隆喀斯特遺產地核心區,有著喀斯特遺產地核心區同樣震撼的地貌特征,距仙女山鎮約8公里,是一個呈“U”形的比幾足球場還大的高山峽谷地帶,四周為陡峭的山峰,巖壁清晰的喀斯特巖層記錄了地球的歷史,高低落差幾近200米,有60多層樓那么高,仰望令人生畏,俯視讓人眩暈。
觀眾到達現場并不能立即將演出劇場的壯觀景象盡收眼底,必須有如陶淵明探尋“桃花源”一樣,先穿越一個228米長的“時光隧道”,體驗武隆獨特自然人文風情之后,方能進入豁然開朗的峽谷劇場觀看演出。劇場內,200余米的手繪壁畫、4000多盞燦若星河的璀璨燈光、64支代表最高科技成果的頂級音響、8套國際先進水平的視頻系統、4臺激光設備制造出如夢如幻的多媒體影音效果與海拔1150米的原生態風光交相輝映。這樣既實現了對生態的最大化保護,又滿足了演出對喀斯特獨特地貌的獨特需求,締造出具有強烈立體四維空間感的“獨一無二”的視覺盛宴和無與倫比的實景演出,將帶給觀眾完美的視聽享受和精神震撼。
在演出設計上,還刻意把舞臺延伸至了觀眾看臺,讓看臺又融入舞臺,實現了演員與觀眾的零距離接觸。為此,觀眾能夠聽到和看到的,不僅僅是演員們在臺上用最真實的歌聲演唱表演,更重要的是能夠帶動現場的每一個人去聆聽、去共鳴、去吟唱、去反思、去感悟、去升華,誰也不能置身此情此景之外。
據了解,演出時長約70分鐘,可同時接納觀眾近2660余人。
主題宣傳著眼傳承正在消逝的巴渝文明,重新唱響撼動人心的千年“川江號子”
在談及“印象”系列當初為什么會選武隆來打造時,“印象武隆”主創團隊和武隆縣有關人士均表示:武隆風光絕佳,全國少有,她千百年來始終藏在深閨;巴渝文化厚重,源遠流長,她正在歷史的長河中憔悴。“變則通、通則達。”那么,十多年前還是一個籍籍無名窮鄉僻壤的武隆,如何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徜徉武隆山水,親手揭開芙蓉仙女神秘的面紗?不用說,除了自然,還必須有文化;如何才能讓游客在流連忘返間感受武隆獨特的風土人情,領略行將消逝的傳統文化?不用說,除了內容,必須有形式。水到渠成,武隆選擇了“印象”,“印象”鐘情于武隆,“印象”與武隆結合,終極目標是再現歷史、引人反思,將“印象武隆”打造成傳承巴渝文化、三峽文化、烏江文化及地方民族風俗文化的載體,豐富武隆旅游的內涵,提升武隆旅游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對外形象,助推“中國武隆公園”的打造、“國際知名旅游目的地”的建設。
基于再現歷史、引人反思、傳承文化的責任和義務,結合武隆人文地域實際,王潮歌說,“印象武隆”主創團隊經過反復思考,認真探討,最終決定把主題選材定格正在消逝的“號子”上面。王潮歌介紹,武隆地域文化十分濃厚,纖夫拉纖,要喊“川江號子”;姑娘出嫁,要“哭嫁”;還有的人喜歡站在山頭吆喝山歌……但是,隨著時代變遷以及生活習慣的改變,那些人,那些曾經千年傳唱的“號子”,那些曾經深深刻印在人們頭腦里的文化符號,都在漸行漸遠、瀕臨消失。根據“印象武隆”主創團隊的前期考察和統計,現在巴渝地區會唱“川江號子”的人不足20個。“印象武隆”實景歌會通過藝術地再現“號子”這極富地方特色的勞動景象,來反思消失和傳承,展現巴蜀人隱忍、堅韌、不辭辛苦、團結協作,在險境中頑強求生又樂觀豁達的意志。在70分鐘的演出中,觀眾將被帶入機械動力船出現前的時代。高山、急流,讓這塊土地上的人生活更為艱辛,他們在險境中頑強求生又樂觀豁達的意志,全部體現在“號子”里,這種“精、氣、神”由“號子”傳承下來,并通過演出傳達給每一位聽者。“希望這些即將流失的人類文明,在日久傳唱中,永遠銘記人們心中”。因此,其內容和形式也絕對是“獨一無二”的。
對于這樣的文化現象,武隆縣長期從事文化研究的楊友仁老先生也同樣感同身受。楊友仁介紹,通過多年走訪,他也積累了許多類型的號子:薅秧號子,殺豬號子,抬石號子等等。他認為,如果再不以藝術再現的方式展現出來,這些優秀的民俗文化不但逐漸不為人知,同時,極有可能面臨著消失的危險。
“傳統文化必須繼承,這是毋庸置疑的。”楊友仁認為,單單從試演我們就可以看出,“印象武隆”在傳承文化上可謂下足功夫。它充分利用巖壁、聲光、演員等元素,藝術地再現了重慶的“號子”、“哭嫁”、“滑竿”、“麻辣火鍋”等人物及場景,鋪陳出了燦若星辰的時光之河,展現了巴蜀地區恢弘壯闊的人文歷史和武隆當地獨特的地理風貌,足以撼動任何一個到場觀看演出的觀眾。因此,相信正式公演會更為撼動人心。
印象“鐵三角”頂級制作團隊打造一流演出,首創真人真情真唱的國內最大規模實景歌會演繹不一樣的“印象”
“印象武隆”除了在文化上具有傳承意義以外,在藝術表現上也獨具魅力。“印象武隆”另一總導演樊躍說,實景山水演出中,行為、視覺要大于語言。這種演出,不是話劇,是拿行為,拿天、水、人之間來做視覺演出,達到人與自然藝術化地融為一體。因為場面足夠大,所以實景演出要具備“大片”的氣質和感受。而“印象武隆”就是以自然實景為舞臺,藍天、白云、青山、綠水都是道具,再加上現代聲、光、電技術,演出天人合一、情景交融,因此,“印象武隆”去年首度亮相,便“先聲奪人”,得到觀眾的高度認同。
精彩絕倫的表演,當然離不開一個頂級的制作團隊和陣容強大的演出團隊。除了由著名的印象“鐵三角”張藝謀擔任藝術顧問,王潮歌和樊躍出任總導演外,另有30余名知名導演參與排演,有多達200余名特色演員的現場真情獻唱。同時,還有50多名當地村民原生態參與節目演出。其最大的演出特色就是首創了迄今為止國內規模最大的大型實景歌會。王潮歌說,實景歌會演出的基礎是歌唱,唱好聽的歌、唱“號子”,它的每一個聲音,都是參加現場演出的真人帶著真感情真唱出來的。演出中,這些特色演員和當地村民,他們每天都唱、每一場都唱,用最真實的聲音唱出最深沉的“號子”,唱出最動聽的山歌,一定會給觀眾留下最深刻、最不一樣的武隆“印象”。
據了解,在“印象武隆”藝術團中,所有人都對藝術有著最質樸的熱愛和向往,有的在進入“印象武隆”之前就組建有自己的小樂隊;有的特別喜歡站在自家山頭上吆喝山歌……大家都希望通過自己的表演,把武隆特有的文化藝術展示給所有觀眾。
圍繞“印象武隆”還要深入挖掘“號子”文化,以豐富人類文化遺產做一件功在千秋的大好事
目前,“印象武隆”首度公演的時間已經確定為4月23日。王潮歌講,待“印象武隆”做起來以后,他們還有可能圍繞著“印象武隆”辦一個學校,搞一個真正的“實驗室”,把更多的“號子”收集起來,進行分析、整理,看它唱的內容是什么,它在什么地區,它為什么要這么唱等等,并希望能從這個“號子”擴延開去,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把整個烏江、嘉陵江、長江流域更多正在消逝的好的文明、好的文化藝術保留下來,傳承下去,做一件功在千秋的大好事。
據悉,“印象武隆”的門票價格已經確定,主要分為普通席238元/人、尊賓席338元/人、VIP588元/人三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