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依呢……喲伙嘿……”一個身材微胖的女孩站在懸崖上的小石臺階上,把雙手放在嘴前,合成喇叭狀,朝著對面“印象武隆”的觀眾席,唱出那天籟般的號子聲。這個女孩叫袁枚,18歲,來自西安,是陜西省藝術職業學院美聲專業的一名學生,現在是“印象·武隆”實景演出里唱號子的女演員之一,同時,她還在田園、滑桿等章節中擔任重要角色。
“她的唱功底子很好,節奏感強,肢體語言豐富。”團里的人對袁枚的專業能力給予充分肯定。袁枚自己說,她從小就喜歡唱歌,跳舞,她學過專業的口技,什么鳥叫、雞叫、羊叫,風聲、雷聲……都可以模仿到以假亂真,“我經常用口技去捉弄我的同事、朋友,呵呵。”
袁枚在西安學習期間,參加過很多專業比賽,2007年獲得華人藝術風典大賽美聲組金獎,2009和2010年連續兩屆獲得第五屆、第六屆青年中韓交流賽金獎。因為唱功了得,成績突出,很多人都慕名向她學習聲樂,每月她也能從中賺到五六千元輔導費。當她知道張藝謀導演的“印象武隆”正在“招兵買馬”的消息,為了從小心中的那個夢想——通過自己的歌喉,把這個世界上最美好的東西唱給人們聽,她毫不猶豫地放棄了賺錢的機會,和學校的師兄師妹們不遠千里來到武隆,成為了“印象武隆”藝術團中的一員。
在“印象武隆”,袁枚的專業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展示機會,當然,也給她提出了挑戰,“我學的是美聲,在這里山歌和號子都是民族唱法,導演要求我有一個轉變,就是這個轉變讓我學到了在學校無法學到的東西。”袁枚說,雖然她很不習慣這種轉變,但聲樂指導老師給了她很多建議,指導她把自己想像成一個在山里生活好幾十年的老農,用心靈去感受古老武隆人的勞作,唱出武隆人的那種精氣神。
“訓練很苦,每天不停地練氣息、走點位、練動作、拉結構。”袁枚用手指著自己的鼻梁,記者才發現,她鼻梁上有一塊傷疤,顏色比周圍的皮膚顯得更紅更嫩,顯然還沒有完全愈合,“被太陽曬掉了一層皮,一不小心把皮撕下來了,痛得我直掉眼淚。”時間加汗水,從美聲練到民族,從排練到試公演,對于袁枚來說,這是一個不斷成熟進步的過程。雖然在排練中曾經歷過酷暑、暴雨、寒冷等各種惡劣的條件,但是袁枚把這一切都當作是上天的考驗,甚至把這些苦當作一種“享受”。袁枚說,她很喜歡“印象武隆”,喜歡這個舞臺,不會因為任何困難而退縮,“印象武隆”就要公演了,這對她和所有團員來說非常重要,哪怕天氣再不好,身體再疲憊,大家都在拼了命地排練。
袁枚說:“很高興當初能選擇到這里來,非常期待公演的那一天,我從小的很多夢想,相信都能在‘印象武隆’演出中得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