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二十四,小年一過大年近。”
除夕之前,我為進行過年期間武隆民俗文化的采訪,到縣內一些鄉鎮村社走了一遭。所到之處,但見三人一伙,五人一群喜笑顏開的群眾,趕在春節前忙碌地從城鎮的超市、商店購回一背背各式各樣的年貨;一處處經過前段時間建筑風貌改造后特色彰顯的農房,驕傲氣派地矗立在村村寨寨,生動地描繪出一幅幅賞心悅目的新農村畫卷;而家家戶戶門上早早張貼的一副副大紅春聯,正點燃了十里八鄉喜氣洋洋的氣氛,火火地映紅了鄉親們的好日子,令人感受到一陣陣撲面而來歡樂喜慶的年味。
在縣城至仙女山景區的武仙公路沿途,當我看見一戶戶農家張燈結彩的門框上貼著“玉龍騰空凱歌高奏辭舊歲,金蛇狂舞滿懷信心迎新春”、“十八大精神暖人心,好政策惠及老百姓”、“民生給力千家暖,政策惠民萬戶歡”、“同心同德建設美麗中國,群策群力奔向小康目標”的一副副春聯時,胸間頓時洶涌起一陣陣澎湃激越的春潮,深深地感受仙女山地區的群眾發自內心對改革開放以來家鄉天翻覆地變化的夸贊,他們做夢也沒想到,昔日荒山禿嶺的貧窮石旯旮,竟然在近幾年旅游大發展、建設全國最美村鎮的歷史變革中發生驚人巨變。在黨的富民政策指引下,在追求新生活的征程中,又迎來了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大家為此歡欣鼓舞,于是在辭舊迎新的時候,滿懷一腔火熱的感恩之情,紛紛對黨的十八大進行由衷地頌揚,對幸福生活表達熱切地期盼。
在地處萬峰林海中綠意盎然的萬峰村,公路兩邊一排排新竣工的農家新房前,張貼的是一對對“江山聚秀立新宇,日月光輝映錦堂”、“新屋造就千般喜,滿室和睦萬事興”、“春風春雨繪春色,新年新歲添新貴”的對聯。這些楹聯是農民在歡慶自己于新農村建設中舊房變新樓,過上環境舒適優美,窗明幾凈安居樂業的生活時,暢述他們無限喜悅的情懷,同時對未來的美好生活充滿強烈的信心和期待。甘田堡村民代祖壽看見客人在仔細觀看他家門上貼的春聯時,馬上大步流星走出屋子,喜孜孜地告訴筆者,他們家以前住的土墻房子是五十年代修建的,幾十年時間經過風吹雨打變成了危房,在新農村建設中,他新批宅基地,花了外出打工積攢起來的十多萬元,在這風景秀麗的小河邊建起了這幢兩樓一底500多平方的小洋樓,隨后鎮政府又補貼4000多元,資助實施了農房風貌建設。隨后,老代樂呵呵地談到,他開年就準備開一家“農家樂”,借助在萬峰林海興起的鄉村旅游發點財。
轉過一個山灣,兩家農戶的春聯內容則是“雞鴨成群豬滿圈,科學飼養變黃金”、“養魚買魚年年有余,招財進寶歲歲發財”,不用打聽,這兩戶人家一定是當地的養殖專業大戶,他們利用林地資源大力發展林下經濟、因地制宜作起養殖文章,辟出蹊徑走富康之路后帶來的自豪和喜悅,當然是自不待言了。
走上風雪茫茫的白馬山,在蒲板、車盤等處的老319線公路旁邊,一家家農戶的大紅春聯給北風呼嘯、銀妝素裹的雪鄉增添了濃濃的暖意和耀眼的風采。“送走一窮二白,迎來萬紫千紅”、“春風送暖驅寒意,幸福不忘報黨恩”、“黨清國盛澤及千代,政通人和福臨萬民”的內容,宣示著昔日貧困落后的窮鄉僻壤,在黨和政府富民政策的惠及下,經過多年的高寒山區扶貧開發,讓這里的農民群眾人均糧錢收入年年增加。在過上脫貧致富的生活后,他們不忘黨的恩情,借過年張貼春聯來表達自已樸實的真實情感。在杉樹灣老農孫永堂家,村民小組的干部群眾正圍坐在堂屋中間熊熊燃燒的火爐邊,興高采烈地商談著來年大力發展高山蔬菜和烤煙生產的大計,爭取進一步的增產增收。
在江口鎮的一些村社,在石橋芙蓉湖周邊,在土坎鎮清水村高山移民點,許多農家張貼的“人望幸福樹望春,眾盼小康早建成”、“黨的十八大繪新圖,萬里神州春風送暖”、“燈籠高掛光照萬家,春聯喜慶恭賀吉祥”、“年年好景共繪千秋偉業,處處春光大展小康宏圖”、“黨恩潤澤神州千里,政策惠民普及萬眾”、“十八大精神暖人心國泰民富千家喜,黨的好政策惠大眾福降神州萬戶歡”等春聯,真切地表達了廣大干部群眾對黨的十八大提出的用10年時間將我國“建成小康社會”強烈的期待,大家堅信在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下,堅持“解放思想,改革開放,凝聚力量,攻堅克難”,這個宏偉目標一定會早日實現,人民的生活會更加幸福美滿,偉大的祖國會更加繁榮昌盛。
寫春聯,貼春聯,這一承載著千百年來民族傳承不息的文化形式,在神州大地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萬眾齊奔小康目標征程中,不僅僅是武隆山鄉歡慶春節的一種古老習俗的表現,同時鮮明地表達了人們對蛇年新春的祝福,對時下好日子好生活的稱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