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是中華民族的舉國之飲。發于神農,聞于魯周公,興于唐朝,盛于宋代。中國茶文化糅合了中國儒、道、佛諸派思想,獨成一體,是中國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芬芳而甘醇。 茶道是以修行悟道為宗旨的飲茶藝術,是飲茶之道和飲茶修道的統一,而中國茶道是"飲茶之道"、"飲茶修道"、"飲茶即道"的有機結合。多方體現儒家中庸之溫、良、恭、儉、讓的精神,并寓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偉大哲理于品茗飲茶的日常生活之中。"飲茶之道"是指飲茶的藝術,"道"在此作方法、技藝講;"飲茶修道"是指通過飲茶藝術來尊禮依仁、正心修身、志道立德;"道"在此作道德、真理、本源講;"飲茶即道"是指道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飲茶即是修道,即茶即道。"道"在此作真理、實在、本體、本源講。下面分別予以闡釋之。
陸羽的摯友、詩僧皎然在其《飲茶歌誚崔石使君》詩中寫道:"一飲滌昏寐,情思爽朗滿天地;再飲清我神,忽如飛雨灑輕塵;三飲便得道,何須苦心破煩惱。……熟知茶道全爾真,唯有丹丘得如此。"皎然認為,飲茶能清神、得道、全真,神仙丹丘子深諳其中之道。皎然此詩中的"茶道"是關于"茶道"的最早記錄。
武隆人民也愛茶,但并不愛那些名茶,而是愛武隆土生土長的兩樣茶:老蔭茶和天尺茶。武隆地處武陵山區,立體氣候明顯,適宜茶樹生長,茶園主要分布在云霧繚繞的高山上,為生產優質茶葉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老蔭茶
老蔭茶是一種樹葉,并非正規的茶葉,在川東北一帶較多,多生長在高山密林之間,其樹大而葉茂,葉子比一般茶葉厚、大,枝可入藥作清熱解毒用。沸煮后,茶汁變成了紅褐色,卻能生津解渴。這種茶如果是生了茶蟲的,味道、功效會更好。重慶的老蔭茶相當于北京的大碗茶,是最為大眾化的茶品。一看到大碗茶,便使人不禁想起前門拉車的駱駝祥子,而一看到老蔭茶,則使人立馬聯想起朝天門抬滑竿的轎夫。
以前在重慶的街頭,賣老蔭茶的茶攤也是一道風景。老蔭茶的最大特點是透涼,最大功用是解渴。重慶的夏天酷熱,紅火大太陽曬得人毛焦火辣的。街邊石梯坎的黃桷樹下,一分錢一碗的老蔭茶,降溫消暑,一口氣喝它個兩三碗,那感覺才真叫做爽。
天尺碧芽茶
夢幻武隆、水澄若碧、峽青如翠,其優美的自然風光聯通動人的芙蓉仙女的傳說一起名揚華夏,在這有約的自然環境條件下,出產的茶葉霧芽吸盡香龍脂 色綠、香高、形美,有種獨特的高山茶香。據記載:早在乾隆年間,武隆出產的茶葉已被作為貢茶。天尺碧芽茶,是精選春季香嫩芽、一芽一葉初展鮮葉為原料,在傳統名茶加工的基礎上,結合現代精湛加工工藝加工而成的扁形名茶,其香氣高雅、湯色碧綠澄清,滋味鮮爽回甘,葉底嫩勻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