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肺葉” 美稱名聞遐邇
在武隆縣城東北部一個叫“萬峰坪”的群山中,有一塊鑲嵌在千嶺百壑間的蒼翠之地,面積約30000余畝。這片位于火爐鎮萬峰、寶峰、巖峰等3個行政村的“萬峰林海”,被人們譽為烏江北岸的“綠色肺葉”,其美稱在很早以前就名聞于渝東南大地。
自古以來,武隆民間流傳一首“山青水盈萬峰坪,有柴無水萬家營”的民謠,就把“萬峰坪”與烏江南岸白馬山東麓貧脊缺水的“萬家營”作了比較,以此稱贊萬峰坪上蒼山青翠、萬泉流淌的美景。
“山青水盈”的萬峰坪真是名不虛傳,此坪分“上坪”和“下坪”,海拔在780米至850米之間,布滿200多道山梁和100多條溝壑,共有290多個山灣。這里土地肥沃,氣候濕潤,日照充足,適宜松樹、青杉、白楊、秋楓、青杠、酸梅、楠木等喬木和灌叢、竹林的生長。有史以來,山山嶺嶺、溝溝壑壑都被綠樹翠竹掩隱,坡崗谷地有數百口清泉噴涌。一年四季,林子里、竹叢中、山灣處泉水淙淙、綠水盈盈。農舍隱在林海中,田地罩在綠蔭下。外地游人初到萬峰坪,若無向導帶路,百分之百會走進林海的“迷宮”,一天半日闖不出山相同、水相似的“迷魂陣”來。
風光旖旎美艷無比
如果說多情的大自然賦予了萬峰坪絢麗的外表,那么,美艷的風光特色就是萬峰坪清奇的骨骼。
在林海中,峻嶺、畫峰、怪石、奇松、異葩、飛瀑、曠野、幽谷、云海、霧凇、林濤、清風、峭崖、絕壁、古道、石階……幾乎囊括了大自然所有的經典杰作。
茫茫的林海內山高谷深,層巒疊嶂,群峰聳立,溪水長流,空氣清新,綠色蔥蔥,生態環境十分優良。一片片松林、杉林、楓林、杏林、竹林、臘梅、杜鵑,給秀麗的山水披上五彩的盛裝。浩瀚的次生闊葉林,統領著綿延起伏的山巒、綠水淙淙的山澗、群峰競秀的峽谷和一塊塊肥田沃地,深藏其間的、極富傳奇色彩的人文歷史典故,更為萬峰坪贏得了“綠色肺葉”、“清涼世界”、“林海迷宮”的美譽。
從縣城沿武(隆)桐(梓)公路出發,不到40分鐘就到達萬峰山的“上坪”,站在崖峰山或“干田堡”上向遠處微微傾斜的山地望去,呈現在眼前的是一幅磅礴大氣的林海。林海上波濤洶涌,那突兀的山脊就是翻卷的波峰,那低凹的谷地就是蕩漾的浪谷。要是遇到大雨初霽的日子,整個萬峰坪就是一幅稀世的絕景,幾萬畝的林海全被罩在蒸騰飛卷的云霧中。林海隱身,云海茫茫,只有位置較高的山頭峻嶺露在云海之上,活脫脫一幅海市蜃樓、仙峰妙閣的形象,給人以無比的驚嘆和極至的美感,令人恍若置身在神話中的仙境里。
旅游資源豐富 抓住良機開發
如果從萬峰坪的南沿官橋河登山,一路要途經橫臥的百年風雨木廊橋、景色旖旎的“黃金峽”、“如意谷”,方能登上“巖峰嶺”。進入林海后,處處有帶著悠遠傳說的、讓人怦然心動的許多景點,諸如“牛卡石”、“神壘子”、“羊角巖”、“野雞坡”、“黃泥池”、“五根樹”、“廟埡口”、“文昌閣”、“硯臺石”、“雞鳴橋”、“銀漏斗”等等,這些景點各有各的豐姿、各有各的文化內涵,各有各的傳說故事,雄渾與柔美相連,儀態與浪漫并存,令人目不暇接,回味悠長,久久流連忘返。
近年,在蓬勃興起的鄉村旅游中,火爐鎮黨委政府已把魅力無窮的萬峰坪作為一塊寶地來開發,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統籌,全面進行了規劃,高揚“萬峰林海”的名片,著力將萬峰坪建設開發成為山青水秀、嶺美林媚、村莊靚麗、道路四通八達的旅游景點,同時搜集整理各種資料制作了外宣文本,鼓勵林區農民發揮當地的地理自然優勢,大力興建“農家樂”、“林家樂”,歡迎八方游客到萬峰林海作綠色游、翠林游、休閑游、健身游、養生游、尋趣游,飽覽千山萬壑的無窮魅力,傾聽林海不息的濤聲,目睹“云海”的奇妙仙境,接受綠意盎然的革心洗禮,盡享夏日的舒心涼意,研讀眾多景點文蔚古韻,感受人文萬峰的好客熱情,品嘗“農家樂”、“林家樂”里特色的美味佳肴,把萬峰林海永遠珍藏在心底。
》》》鏈接資料
一、神奇的“硯臺石”
在保峰村廟埡口村民小組,于一處崖頂之上頂著一塊奇異而碩大的巨石,從遠處望去,此石形似古時書生所用的硯臺,鄉人稱其為“硯臺石”。
這塊“硯臺石”呈四四方方之形,石質為當地罕見的石灰石,長約2.2米,寬有2米,高達1.1米,重量在5噸以上。有一首古詩贊道:“果老天仙書奏章,一方端硯擺尖崗。風吹大地青松暗,雨潤山川墨味香。”
傳說早年間,廟埡口山下一戶姓劉的貧苦人家生了一個兒子,從小聰明伶俐,看到別的小伙伴都到私塾讀書去了,心里非常羨慕。但他很懂事,曉得家窮供不起自己讀書,便和小伙伴套起親熱來,替他們看牛羊,幫他們割草,目的是讓他們把所學的經書拿來教他,也使自已學到一些東西。
劉家小子十分刻苦好學,一本《三字經》用不了多久就背得滾瓜爛熟,《曾廣賢文》也用心牢記。他一邊背誦,一邊抄寫,沒錢買字帖,他就偷偷地把記下的字,用樹枝竹棍在沙地上寫,寫一遍后用手抹平泥沙,再寫第二遍。回到家里,他又用筷子沾著水在桌子上、板凳上練習寫。日積月累,他把所學的書本上的字都能背著寫得出來。
有一天,劉家小子在坡上放牛,又坐在路邊用樹枝練字,被路過的一個白胡子老漢看見了,他上前問小娃娃為何不去私塾讀書,卻在坡上專心練字。劉家小子十分有禮貌,便把家窮無錢上學,只有想法學點書文的事講了。白胡子老漢聽后,連連夸獎他是個有出息的孩子,還說他會進學堂讀書的,長大一定有作為。
當天晚上,劉家小子的父親做了一個夢:一個白發飄髯的仙人來到家中告訴他,他娃二是個有出息之人,要送去讀書明理,老人知道他們家里窮,送他三十兩銀子,第二天早晨在屋后檐溝水井邊去拿,說完變成一股白煙不見了。
第二天一早,劉家小子的父親果然在水井邊得到了三十兩銀子,一家大小跪到院壩,燒錢化紙感謝神仙。然后就送孩子進了學堂。劉家小子也爭氣,先后考起秀才和舉人。
神仙在天上曉得后,在一個月明星稀的晚上,又送一方“硯臺”,永遠擱在村子的中心位置上,告示人們要向劉家小子一樣刻苦學習,知書達理。從那以后,萬峰坪上的人家都興起好學之風。千百年來,真從萬峰坪上走出了許多著名的學者和政要,他們都為家鄉爭了光添了彩。
二、有關“五根樹”的傳說
在保峰村的塘灣處,瀕臨一泓碧波蕩漾的池塘邊,生長一棵千年的古楓樹,因由一個樹根生出五根枝杈,猶如一掌五指傲然迎天矗立,被民間稱為“五根樹”、“五指樹”。
從樹齡推估計算,這棵古楓樹至少有六百多年歷史,它的根基壯碩,粗壯的虬根扎向一畝方圓的池塘和平地。從根部分出的五根枝杈,分別長成參天的大樹,每棵高達三十余米,最大一棵樹的胸徑有一米三左右,相圍需要用三人合抱才行。五棵樹的樹干枝杈十分茂盛,綠蔭蔽日,整個寇幅覆蓋地面近一畝多地。
“五根樹”是人們以外形對其的稱謂,據老人們講,此樹還有一個名叫“兄弟樹”的美麗傳說。據傳,早年間,這里的池塘邊住著一戶姓劉的人家,老人生下五個兒子,一個個性情暴戾。五兄弟長大成人分家立戶后,私欲膨脹,相互勾心斗角,你看不得我雞鴨養得多,莊稼長得好,一年不愁吃穿;我看不得你夫妻恩愛、兒女乖巧、家庭和睦。同是一父一母的親兄弟,總把對方當作仇人一樣看待。結果是無端惹事生非,三天吵次架,半月動次武,常常為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吵得四鄰不安,打起架來整得頭破血流。可憐兩個老人,兒孫滿堂還無人供養,氣得跳塘自盡。老人死去不久,五兄弟不是遭天災就是受人禍,幾年時間內,有的上山砍柴摔下懸崖,有的害上瘟疫一命嗚乎,各自的家道很快毀滅。后來在此地的池塘邊生出一棵楓香樹,還是幼樹時就從根部處分別發了五根枝杈,多年后都長成了參天大樹,鄉人覺得很奇怪,一個老學究聯想到早年劉氏兄弟的情況,斷然推定此樹是奉天意長成,喻示鄉風要純正,古規須傳承,每家每戶的兄弟姊妹要團結和睦,立孝敬老,于是稱呼其為“兄弟樹”。鄉人們都說學究言之有理,主動注重家庭父子與兄弟之間的關系,一戶戶把家道搞得紅火興旺。
“五根樹”下是鄉人通行的鄉間大道,整日從早到晚人來人往絡繹不絕。這里依山傍水,景色秀麗,又有樹冠掩覆,冬可遮風夏能蔽日,成為鄉人歇息納涼的幺店子。趕場的、走親的、運貨的都喜歡在此停留,或坐下來歇歇氣解解乏,或去池塘邊泉井里喝口水解解渴,或瀏覽欣賞此處的美景秀色,或談說古樹來歷的民間傳說,然后又擺擺家常吹些空龍門陣,等精力重新恢復后,人們才在歡聲笑語中道別,分別踏上自已的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