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五百多年前的盛夏,一位垂暮之年的老者踉蹌地來到烏江。高聳的懸崖絕壁折射著太陽的炙熱,碧綠的江水倒影著老者哀傷的面龐。
烏江濤聲陣陣,拍打著岸邊如書頁般的層層巖石。險峰、怪石、飛瀑在江兩岸時隱時現。如此美景,這位老者還未來得及細細感受,卻被無情的殺害。
這位老者便是大唐國舅——長孫無忌。他被流放至武隆,遭武則天派來的殺手殘忍殺害,后葬于烏江邊的江口鎮。
由武隆出發,一路追隨唐朝國舅流放的路線。
汽車沿烏江行駛,剛出縣城不久,公路旁竟出現一個石穴。靠邊停車,拾級而上。石穴外有一個巨大水池,池水清澈見底,四周翠竹環繞,倒影在池內。
池中水源于池邊的一個洞口,山泉水顫顫地從洞中流出,匯集在池塘。貼心的當地村民放了一個搪瓷杯在洞口,方便來往行人飲水解渴。
泉水冰涼,一飲而下,甘冽清甜。因水質極佳,常有人不辭辛勞,帶著桶在此接水回家飲用。
繼續前行,卻不小心穿越回大唐。
一座巨大的古戰艦赫然聳立在烏江旁。扶帽仰止的船身似與山峰比肩,鮮艷的唐朝軍旗在風中翻滾,氣勢恢宏。
戰艦為典型的唐朝海鶻軍船。船形頭低尾高,船身前寬后窄,仿若善于穿風掠浪的海鳥。船上左右各置浮板四具,形似海鳥的翅膀,可阻擋側浪,減輕船體橫向搖擺,使船平穩航行于驚濤駭浪之中。
唐朝船艙左右都以皮質圍覆成城墻狀,以防止巨浪打碎木制的船體,也可防火攻。船身兩旁有弩窗艦孔,以便攻擊。
作為大唐開國第一功臣——長孫無忌的銅像立于船頭。他手拿公文,腰佩長劍,若有所思,眺望遠方。或許當年他正是用這種姿態眺望著未卜的前方,凝視著烏江這個陌生的地方。
這里是他流放的地方,也是他生命終結的地方。他用卓卓功勛譜寫了自己輝煌的一生,用這樣的方式紀念這位開國元勛再適合不過了吧。
繼續追隨國舅的足跡,需橫渡烏江。車不得前往,擺渡船成了唯一的交通方式。
開船的是一對老夫妻,船費2元/人,隨上隨走。他們在此開船已多年,叔叔負責開船,阿姨負責系泊。由于長期拉繩,放繩,阿姨的雙手磨出了厚厚的繭子。
“有時候人少,船開到對面都要虧本吧?”我問。
“沒法啊,這里只有我們一條船。大家都想急著回家,我們不過去,他們就沒法回家啊~~”阿姨一邊用竹竿撐著岸邊一邊說。
輪渡斜向前,朝著對岸駛去。叔叔站在駕駛室,旋轉著污跡斑斑的船舵。
身處江中才能隱約感知長孫無忌當年的無助。離鄉背井,未知的前方,長安城的繁華喧囂不見,只有鳥鳴烏啼作伴。碧綠的江水看似溫和,卻暗涌不斷。
船上坐著風塵仆仆的乘客,有背著被褥從外地打工回來的大姐,有拄著拐杖剛在集市賣完蔬菜的阿婆,有帶著孩子回老家探親的大叔……船上的人們用標準的武隆話交談著,聊著家鄉的變化,聊著一天的收獲。
登岸左行,是一片蔥郁竹林。一條臺階將竹林一分為二,兩邊的竹卻奮力向內生長,直至連城一個天然的綠色穹頂。
再行數分鐘,便來到江口鎮烏江河畔薄刀嶺的令旗山。長孫無忌的衣冠冢便在此地。
墓地原占地三畝,主基古樸莊重。因修建年代久遠,墓地被雨水沖刷侵蝕,已沒了曾經的宏偉,但仍可從面積上看出它初建時的氣勢。墓地上長滿了芭蕉樹,柚子樹。或許是風水寶地的緣故,樹上碩果累累。
現存圓形黃土冢,墓高5.35米、直徑30米。墓前有明萬年歷間彭水知縣吳元鳳立“唐太傅長孫公無忌之墓”碑一方,高1.58米,寬0.73米;清乾隆十一年彭水知縣立“長孫無忌之墓”碑一方,高1.4米,寬0.49米,厚0.11米;清咸豐十年,彭水邑令建詩碑一方,高1.55米,寬0.7米,厚0.1米,詩文三十二句,二百二十四字,褒功頌德。
墓地旁有一座別致的樓亭。亭分上下兩層。樓亭閣工藝精湛,石獅、石兔、石馬排列有序,栩栩如生。
登亭遠眺即可俯瞰整個墓地。大樹蔭蔽下的墓地顯得安靜祥和,在山水的環抱中,它靜靜地屹立于此。雖終年荒草作伴,但當后人帶著對他的欽佩來此緬懷時,他或許能有所欣慰,自己功垂青史。
歸途中,我們選擇了與來時不同的路。沿路滿是橘樹,樹上結著熟透的果子。
“這些橘子一定很甜,都是沒打農藥的綠色食品!”小蘭嘀咕著,我仿佛聽到了她咽口水的聲音。
“大姐你家橘子長得好好啊!”王哥用他的慣用“搭訕”方式與橘樹主人搭訕。
“是啊!長得好,我們自己都吃不完。”大姐笑呵呵地回到。
聽到這句話,小蘭的眼睛如若放出光芒,腳定在原地,不動了。
“自己家種的肯定好好吃吧~~呵呵”我沖大姐笑了笑,“吃不完爛樹上好浪費吧~~”我補充了一句。
“就是啊!你們如果喜歡吃的話隨便來摘嘛!”大姐爽朗地說著,就在大姐剛說完這句話的時候,我聽見背后傳來悉悉索索口袋摩擦的聲音。
回頭一看,王哥、瓊已經騰出了一個空口袋遞給我們…………裝橘子!!
我就知道!!……這些“丟人”的任務都是我和小蘭去干!
抵擋不住橘子的誘惑,我和小蘭帶著背后幾雙眼睛的期盼,小跑到大姐家門前摘橘子。
見我和小蘭不會選橘子,熱情的大姐爬上自家院里的橘樹,幫我們摘。
”小心點啊~大姐!夠了 不用摘那么多。“我們站在院外,生怕她摔倒。
”沒事,沒事,多摘點你們嘗嘗。“大姐一邊熟練地摘著橘子,一邊回答我。
感謝善良的大姐,愿您幸福快樂~~
我一直不喜歡走相同的路,而事實也證明,不同的路上總會邂逅不同的風景。善良的大姐是一處美麗的風景,路旁的一株大樹也是一處別致美景。
陽光從樹縫穿過,形成一道耀眼的光斑。疊嶂的遠山,古樸的民居,翠綠的竹林在那一刻完美融合。
離開墓地,大家見天氣極好,便提議去石橋胡劃船。連續數日陰雨綿綿,難得的藍天白云,此時不惜待何時?~
天空中,陽光從云層穿過,出現了一道道光束,如佛光普照。照射在江面,波光粼粼。風從江面飄過,與我們親親耳語。閉上眼睛,感覺一切都如童話般美好。
云淡風輕的日子里,泛舟烏江的時刻里,一切美好都可以被憧憬。文藝情節的細胞在劇烈滋生,此刻大冰的那段話最為適合:
我希望年邁時能夠住在一個小農場,有馬有狗,養鷹種茶花;到時候老朋友相濡以沫的住在一起,讀書種地;釀酒喝普洱茶;我們齊心協力蓋房子;每個窗戶都是不同顏色的;誰的屋頂漏雨;我們就一去修補它;簡單的生活呀?觸手可及嗎?,那么接下來咱們就一起出發吧。我還很年輕我也想嘗試下這種生活,這種生活才是我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