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以為行前資料查閱了不少,自以為圖片也瀏覽了不少,及至到了現場,這才發現,有些東西,不是坐在家里、掛在網上做功課就能了解透徹或享受到那種令人亢奮的沖動。
武隆的天生三橋與龍水峽地縫就屬這一類風景地。
乘坐觀光電梯一下到底部,我就被這里的奇特地質地貌完全吸引了。人站在谷底,就象站在一個天井里,抬頭望去,井口露出一小塊藍天白云。井壁長滿郁郁蔥蔥的樹木及各種植物,還有遍布四周的長藤野曼,即使是一塊只長滿暗綠色青苔的巖石,那富有生機的濕潤、那極富質感的柔軟,也讓人不禁為之心動。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景。走過一個井又是一個井,走過一座橋又是一座橋。那大自然鬼斧神工雕琢而成的天生橋別的景區也有,但三座天生橋出現在同一處,而且相距這么近,這是絕無僅有的(至少我沒有看到第二處)。盡管我們不能象小鳥一樣從空中俯瞰這三座橋的全貌,但站在橋孔下,手舉攝像機,從這一邊移向另一邊,就足以讓人興奮不已。
看到“滿城盡帶黃金甲”的拍攝地,空空如也,真不知這是一座舊宅,還是一處為拍電影而專門搭建的新居。但不能不佩服,張藝謀能找到這么一處仙山秘境,的確給電影增色不少。
去龍水峽地縫的人很少,走在峽谷中,很長一段時間我以為今天來此的游客就只有我一個人。其實,這也是一個非常令人震撼的景點。
一個廬山瀑布,傾倒了多少文人墨客,但這里,不僅有如此規模的瀑布,而且還有各式各樣的瀑布(這很可能得益于這幾天的雨水):有的如馬尾瀑洶涌奔出,有的如珠簾垂轎流光溢彩,還有的落在半山腰的巖石野草上后再經穿峽風一吹,成霧狀飄飄灑灑地落下來,似云似霧、如夢如幻,給人以更多的遐想。
再低頭看那暗河、地縫,就像是哪位天神發威,一劍劈成的。
好多景區都有“一線天”,似乎沒它就不成景。但這里,站在地縫里向上看,整個旅程都“只”見一線天,最寬不過十米,最窄僅一米余。就是這樣的環境,我居然還在暗河另一邊不足一人高的地方發現了一個鳥巢,里面有三只嗷嗷待哺的小雛鳥。
另外,在一塊凹進去的巖壁上,有一天然形成的圖案,極象文殊菩薩,但沒被景區命名。是他們的疏忽,還是我的一種緣分?
我真想告訴那些走過路過卻錯過了這般神奇仙境的驢友:今后不可再留下這樣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