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學會認識地形,辨別風向,利用有利條件。要根據不同地形來搭建不同的篝火。同時要學會砍柴技巧,因為那可是一個力氣活,用力過猛第二天胳膊可能會生疼。
其次,出外前,帶好火源,一般最好帶上一種以上的火源,如:打火機、火柴等。有條件的最好攜帶野營爐頭,氣罐或燃料罐。
如何生火
1. 選擇搭建爐灶的地方離水源比較近,這樣可以節省送水體力,但不要太近,以免污染水源,同時要避免風勢過大,盡量不要選擇風口,以防控制不好火勢而引起大火,所以干燥而且不易引發周圍大火的地點是首選。
2. 收集點火物,引火物和主材。
點火物:野外的材料包括樹皮、枯葉、苔蘚和干草。為簡單起見,用石蠟塊或酒精也可。
引火物:樹葉和干枯的小枝條,以快速加大火勢。
主材:較為耐燒的粗材,保證燃燒長久。
3. 挖掘灶底,如雨天,用石頭搭建灶底。視風力強弱決定灶底的深淺。清理灶底附近地面,不可將薪柴放置在下風向。
4. 在灶底鋪上一層圓木,然后搭建錐形柴堆,放入引火物,最后塞進點火物。若沿巖壁生火,可把比較粗的木頭靠在巖壁,形成三角行,同時放入引火物,點燃。
5. 點火:不時添加薪材保持火勢。將濕木材用刀劈開,放在火旁烘干。濕木材燃燒易產生出濃煙。要把竹子劈碎,以免燃燒引起爆炸。
6. 如需過夜,添加大圓木就可以燃燒到天明。最好安排人員值班,這樣既能保持火勢,也能預防各種危險。
7. 善后處理:將火熄滅后,把灰燼堆積到一處,待灰燼冷卻后鋪開,用泥土將溝底填實,再將草皮重新鋪上,撥灑一些泥土、樹葉,確保與周圍環境一致。許多森林大火的發生是由于未徹底處理而引起的,所以將灰燼完全熄滅是關鍵。
7種常見的野外爐灶搭建法:
1. 用三塊大石頭支撐鍋子,選擇石頭時盡量大點,放置時也比較穩固,放鍋之前把石頭調整到使鍋子可以平穩地放置,然后點火引燃。
2. 只開吹風的缺口,其他用石頭圍住,這種建造方式可以有效的保存熱量,同時避免火星隨風亂竄。搭灶時盡量選擇比較規整的石頭,不至于在引火做飯時石頭倒塌。
3. 這種方式,不能放鍋,只能在周圍燒烤食物,這種點火方式主要是大家可以圍在一起燒火,同時燒烤一些食物,火勢可大可小,隨人數而定。
4. 長時間露營適合建造這樣的爐灶:如果是夜晚露營守夜,這樣的搭灶方式最好不過,燃燒的許多炭火可以燒一些土豆或其他食物,同時不至于加柴頻繁。
5. 利用山壁建灶,最為簡單的搭灶,在穿越途中小憩做飯,搭造這種爐灶是省時省力。
6. 利用樹枝建架,可擺置東西:如果長途的野外活動,衣服避免潮濕,利用樹枝搭建一些可擺置東西的爐灶,最為理想不過。
7. 利用分叉樹枝,可以一舉三得,何樂而不為。找一個比較粗點得分叉來,以免燃燒時間過長導致樹枝燃燒折斷。
不同天氣生火法則:
雨天生火:
關鍵在于保持灶底干燥和搭建防水篷。灶底用石頭壘成,高度以水流能順暢排放即可。用木材做三、四個三角架,立在生火地點周圍,再用長木條聯系起來,用兩根較結識的細長圓木當支柱,插入地中,最后把松柏枝條鋪在搭好的輪廓上,用野藤捆扎。如果雨下得很大,建議先避一避,并觀察四周是否會有山體滑坡和河流泛濫的危險。
雪地生火:
將要生火的雪面直徑3米附近的地面踩實,然后在中心鋪上一層較為粗大密實的薪木,形成一個灶底。再鋪上一層小圓木,搭起錐形材堆,放入點火物,即可點火。
點火用凸透鏡和啤酒瓶底,或者打火石作應急使用。
風中生火:
如果風力強勁,可以挖一處壕溝生火。也可用以下方式,用巖石塊將火堆圍住,以使熱量散失減慢,保存燃料。巖石上可放置器皿燃煮食物。另外,巖石散發的熱量同樣可以用來取暖。還可以用巖石壘成坑。
建議:出發前,最好在家里試驗一遍。
特別提醒:
火堆邊不可放置潮濕或帶孔隙的巖石或石頭,尤其是曾經浸泡在水中的巖石更要小心。因為它們在受熱時可能爆炸。
要避免使用板巖和較軟的巖石——通過巖石間彼此猛烈的撞擊就可以檢驗出來。一切有裂痕、高度中空或者表面易剝落的巖石都不可使用。如果它們含有水分,則膨脹速度更快,極易爆裂,會迸濺出致命的碎片。
-
老驢教你如何在野外燒火做飯
文章來源: 網絡 作者:佚名 時間:2012-03-12 17:20:28摘要: 首先,要學會認識地形,辨別風向,利用有利條件。要根據不同地形來搭建不同的篝火。同時要學會砍柴技巧,因為那可是一個力氣活,用力過猛第二天胳膊可能會生疼。其次,出外前,帶好火源,一般最好帶上一種以上的火源,如:打火機、火柴等。有條件的最好攜帶野營爐頭,氣罐或燃料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