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夢幻織金洞(貴州織金)

位于貴州織金縣境內,距離貴陽156公里,距安順145公里。面積約450平方公里,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整個景區分為織金古城、織金洞、結河峽谷、洪家渡等四大部分。與黃果樹、龍宮、紅楓湖三個國家級景區形成了貴州西部旅游黃金環線。
織金洞又名打雞洞,是由于以前苗家青年男女經常在洞口踢雞毛毽,當地稱之為“打雞”,因而得名。景區總面積307平方公里,長12.1公里,最寬跨度175米,相對高差150米,一般高寬均在60-100米之間,洞內總面積70萬平方米。
織金洞是該景區的精華,以“大、奇、全”為特點,它是中國目前發現的一座規模宏大、造型奇特的洞穴資源寶庫。擁有40多種巖溶堆積形態,被稱為“巖溶博物館”。洞外還有布依、苗、彝等少數民族村寨。游客曾贊美織金洞:“黃山歸來不看岳,織金洞外無洞天,瑯嫘勝地瑤池景,如信天宮在人間”。
二、多彩芙蓉洞(重慶武隆)

位于武隆縣江口鎮4千米處的芙蓉江畔。發現于1993年5月。經中國與澳大利亞有關溶洞科研機構兩次實地勘測,評價為:“世界奇觀,一級洞穴景點”,“一座地下藝術宮殿和洞穴科學博物館”。
芙蓉洞主洞長2700米,總面積3.7萬平方米,其中“輝煌大廳”面積1.1萬平方米,最為壯觀。洞內鐘乳石類型幾乎包括世界各類洞穴近30余個種類的沉積特征。其中有寬15米、高21米的石瀑和石幕,光潔如玉的棕桐狀石筍,粲然如繁星的卷曲石和石花等,其數量之多、形態之美、質地之潔、分布之廣,為國內罕見。凈水盆池中的紅珊瑚和犬牙狀的方解石結晶更是珍貴無比。大量的次生化學沉積形態,構成目不暇接的各種景觀數十處。洞中主要景點有金鑾寶殿、雷峰寶塔、玉柱擎天、玉林瓊花、海底龍宮、巨幕飛瀑、石田珍珠、生殖神柱、珊瑚瑤池等。進芙蓉洞游覽,使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造化。
三、全能黃龍洞 (湖南張家界)

黃龍洞又稱黃龍泉, 位于索溪峪河口村,分旱洞和水洞。共四層,長13公里,最高處百余米。洞內流痕、邊石、倒石芽、倒鍋狀窩穴階段發育良好,鈣質石積物呈五顏六色,絢麗多資。鐘乳石、石筍、石柱、石旗、石瀑、石簾、石花、石盆、石田穴珠等造型奇特。此外,洞內還有音響石。有11公里暗洞。洞中有瀑布,高50余米。黃龍洞幾乎包含了洞的全部內容,“龍宮”等廳在全國的石灰灰巖溶洞中,可奪“單項冠軍”,對整個洞作綜合評比,可得“全能冠軍”,是我國目前類型俱全,造型極為奇特的著名洞穴。該洞的規模與景觀,在世界上也屬罕見。
四、震撼騰龍洞:(湖北利川)

騰龍洞風景名勝區,位于鄂西南邊陲城市---利川市,屬大巴山與武陵源交匯部,地處清江的發源地。跨東經108°21ˊ---109°8ˊ,北緯29°44ˊ---30°39ˊ。
騰龍洞位于清江上游利川市區近郊,距城6.8公里。由水洞、旱洞、鲇魚洞、涼風洞、獨家寨及三個龍門、化仙坑等景區組成。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外32名洞穴專家經過一個多月的探險考察,認為該洞穴系統是世界特級溶洞之一,中國最大的溶洞。該洞以其雄、險、奇、幽、絕的獨特魅力馳名中外。
洞口高72米,寬64米,洞內最高處235米,初步探明洞穴總長度52.8公里,其中水洞伏流16.8公里,洞穴面積200多萬平方米。洞中有5座山峰,10個大廳,地下瀑布10余處,洞中有山,山中有洞,水洞旱洞相連,主洞支洞互通,且無毒氣,無蛇蝎,無污染,洞內終年恒溫14一18℃,空氣流暢。洞中景觀千姿百態,神秘莫測。洞外風光山清水秀,水洞口的臥龍吞江瀑布落差20余米,吼聲如雷,氣勢磅礴。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王任重題寫了“騰龍洞”洞名;原湖北省委書記關廣富為水洞揮筆題詞: “臥龍吞江,天下奇觀”;原全國作家會副主席馮牧揮毫潑墨“登山當攀珠峰,攬勝應探騰龍”。
1988年經中國科學院和比利時25名洞穴專家歷時32天實地考察論證,騰龍洞在世界已探明的最長的洞穴中排名世界第七、亞洲第一,并認為:巨大、險勝、怪誕、和諧、新奇是騰龍洞突出的五個美學特點。依據“旅游資源評價賦分標準”,經過專家打分,騰龍洞分值高達90分以上,被評為五級旅游資源即“特品級旅游資源”。
五、本色雪玉洞 (重慶豐都)

雪玉洞是龍河旅游景區溶洞群的精品,是目前國內已開發的洞穴中最年輕的溶洞,觀賞價值和科考價值極高。洞內80%的鐘乳石都"潔白如雪,質純似玉",故被中國洞穴會會長朱學穩教授命名為"雪玉洞"。雪玉洞全長1644米,現已開發游覽線路1166米,上下共三層,分為六大游覽區:群英薈萃、天上人間、步步登高、北國風光、瓊樓玉宇、前程似錦。其中世界級奇觀有四處:一是規模最大、數量最多的塔珊瑚花群(俗稱兵馬俑),二是晶瑩剔透、最薄最長的石旗王,三是直徑達4米、冰清雪潔的地盾,四是傲雪斗霜、長達2.5米的鵝管王,其它絕景多達數十處,可觀賞景觀多達100余處。
六、九曲本溪水洞(遼寧本溪)

本溪水洞是數百萬年前形成的大型充水溶洞,位于距本溪市35公里的東部山區太子河畔。東經124度5分,北緯40度18分。與遼寧省會沈陽市,遼寧中部城市撫順、遼陽、鞍山等地相距很近,且有鐵路公路相連,交通十分方便。它是我國北方重要的最賦有特色的國家級風景旅游區。
本溪水洞在俠柯山中,俠柯山屬遼東山地,為千山山脈的東北邊緣。山勢中低,相對高度僅200—300米,連綿起伏,層巒疊翠。太子河從洞口200米處流過,玉帶逶迤,澄清似練,下游注入遼河入海。洞口坐南朝北,高于太子河面13米,洞身向山里延伸,長度3000余米,面積3600多平方米,容積40萬余立方米。洞內鐘乳石、石筍、石柱、石華、石幔均發育良好,形狀奇異,蔚成大觀。清代同治年間詩人魏瓷均曾游此洞,留詩一首可見一斑:“拔云探洞口,云散洞天深。石穴千年乳,冷冷滴到今。冥蒙藏太古,寒氣積陰深。聞有燒丹士,長年此陸沉。”
本溪水洞洞口座南面北,呈半月形,上端刻有薄一波手書“本溪水洞”四個大字。進洞口是一座高、寬各20多米,氣勢磅礴,可容納千人的“迎客廳”。大廳向右,有旱洞長300米,洞穴高低錯落,洞中有洞,曲折迷離;古井、龍潭、百步池等諸多的景觀,令游人遐想聯翩,留連忘返。大廳正面,是通往水洞的碼頭,千余平方米的水面,宛如一幽靜別致的“港灣”,燈光所及,水中游船、洞中石景倒映其中,使人如入仙境。從護岸石階拾級而下,通過長廊從碼頭上船,即可暢游水洞。
60年代初期,本溪市政府開始著手開發水洞。1983年5月1日,本溪水洞正式對外開放,每年來游覽觀光的中外游客近百萬,被譽為“北國一寶”、“天下奇觀”、“亞洲一流”、“世界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