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作為中華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源遠流長,從身為帝王的漢文帝親嘗湯藥到窮書生董永賣身葬父;再從孝子王祥臥冰求鯉到年幼的黃香扇枕溫衾,這一個個感天動地的故事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使孝文化深深扎根在我們的骨子里。
偉大的川江如母親哺育了兩岸人民,凝結(jié)成重孝道的川渝文化,“月兒彎彎照華堂,女兒開顏叫爹娘,養(yǎng)兒空指望,如似南柯夢一場,一尺五寸把兒養(yǎng),移干就濕苦非常,勞心費力成虛恍,枉自爹娘苦一場……”這首《哭嫁》唱出了每一個兒女的心聲。父母養(yǎng)育我們不易,他們不求回報,只希望子女能夠快快樂樂。而作為子女的我們所能做的就是盡孝道,常常陪伴在他們身旁,使他們老有所依。
古人云:“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然而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科技的進步,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離開父母,離開故鄉(xiāng),去遠方闖一番事業(yè),他們?yōu)樽鎳龀隽俗约旱呢暙I,也造成了空巢現(xiàn)象。正如川江上的纖夫要被工業(yè)文明的蒸汽船代替,川江號子將失去其原有存在的價值一樣,空巢是不可避免的。但老年人的現(xiàn)狀還是令我們感到揪心,空巢家庭的比例正在不斷升高,進入“空巢”家庭生活的夫妻年齡卻在下降。想想他們一把屎一把尿把我們拉扯大,最后我們卻如鳥兒般振翅離開了他們,他們的失落,空虛可以想象,但他們的痛苦我們卻無法感受。作為父母,他們理解我們的決定,支持我們的事業(yè),并不意味著他們生活的快樂。
在當今社會,作為子女的我們也許無法做到時刻陪伴在父母身旁,但我們應當常回家看看,多與父母溝通,而不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父母并不奢望我們事業(yè)多么輝煌,前程多么遠大,他們只是希望我們能夠多陪陪他們,與他們聊聊天,含飴弄孫才是他們最大的樂趣,與子女生活在一起才是他們最大的幸福。對父母盡孝并不需要多么貴重的禮物,也沒必要花費太多的錢財,他們?nèi)钡牟⒉皇清X,而是我們的關愛,多抽些時間陪他們就是最大的孝心!
中國人自古就有很強的家國觀念,無論房子多么漂亮,家具多么奢華,沒有親人在一塊生活,都會少了家的感覺。老年公寓開始在各地興起,服務設施都很完善,很適合老年人居住,但我從心底感到排斥:無論再好,都沒有家的感覺,因為那兒沒有父母翹首以待的兒女。無論搬進老年公寓需要子女為父母支付多少錢,可以提供多么豪華的服務,都無法彌補在父母心靈深處留下的傷痛,他們感到被拋棄了。
也許老年公寓在歐美很流行,也許這被看做是社會的又一大進步,畢竟它解決了老年人的養(yǎng)老問題,但我看到的卻是親情的割裂。能方便解決問題的方法未必是最好的方法,中國永遠是有著悠久孝文化的中國,套用貝多芬的一句名言,歐美那樣的發(fā)達社會可以有十個,二十個,但有著濃郁家國情節(jié)的中華文化社會卻只有一個,而孝道恰恰是這串美麗的項鏈上最璀璨的一顆珍珠。
不管我們生活多么忙,事業(yè)多么重要,我們都要努力孝敬我們的父母,多抽時間陪陪他們。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莫要等他們走了我們才后悔自己做的不夠好!
當然,在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中,在新聞媒體的報道中,孝順兒女的例子還是不勝枚舉,甚至在我們視為偶像的演藝圈也是孝子的天下,他們一個個感人的故事傳遞著正能量,向我們昭示孝文化依然是這個社會的主流文化。
川江號子消失了,作為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可以以另外一種形式——印象武隆大型表演節(jié)目的形式保留下來,使我們甚至我們的子孫后人都有幸能感受到那種原野的粗獷之美,但孝文化卻只能有一種形式,那就是用心去感受,去踐行,這樣才對的起將我們撫養(yǎng)長大的爹娘。孝行滿天下,這個社會必將是美好的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