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正是山的雄奇和水的靈秀,打造出武隆這幅名畫。看過這幅名畫的人都被震撼了,是山和水震撼了人心,武隆也因此震撼了世界。
這么優秀的景致,怎么看都看不夠的。天生三橋的宏偉醉了一把又一把、芙蓉洞的景象看了一眼還看一眼,就像老朋友相聚,淚濺衣襟一回又一回,再見說了一遍又一遍,卻還是沒走開,實在是不忍離開。
山和水有他們固定的坐姿,不管是達官貴人還是平民百姓,都必須站著看站著聊,卻還是沒有他們高。他們在這里扎根多少年了,所以要聊個上千年才能融入他們的內心。他們只是聽你說,不會和你說過去,你的手夠不著他們的肩,他們的思想和靈魂你只能感受。
其實,傻傻的站著,不如坐在印象武隆的歌會中間。在這里你可以坐下來,一座就是上千年。山水就是舞臺,坐在山水之間,這本身就是境界,觀眾是幸福的。
此時,你才發現,一路上聊了這么久,說了那么多自己的故事,可山和水真牛氣,動都沒動一下身子。而在這里,你必須坐著不動。山和水是動的,歲月和歌聲是動的。上千年夠用了,你會發現,你被幾千年的歷史包圍住,是歲月把山水的事說給你聽,這故事比你自己的故事精彩的多。
山與水是前人留給我們的,印象武隆是我們留給后人的。
許多人在武隆,想要在這塊風水寶地上帶走點寶物回去炫耀,比如山或者水,比如號子或者古船。想想,在瑰寶面前,即使自私也不能任性。再說山水怎么能帶得走呢,號子和古船也太大太沉了,所以我們只帶情感走。
其實,我們也帶走了一個熟悉的字:孝——這幅名畫的點睛之筆。
武隆,用這種方式坐在每個人的靈魂里。
(二)
置身在舞臺中間,山的險峻水的靈秀此起彼伏把人感動。耳畔川江號子從烏江的岸邊響起父親的船拉起古老的詩畫,撲面而來的哭嫁場面催人淚下巴渝文化的精髓源源不斷滋潤靈魂的沃土。
武隆,為孝道搭了一個大大的舞臺。
不管走了多少路,現在我與武隆迎面相遇擁抱在一起。我從北方來的,帶著北方的泥土北方的雪一路風塵,穿越時光隧道,洗滌身上的疲憊,撲進你的懷抱中。沐浴在印象武隆中,沐浴你的情懷中,找不到一絲的泥土一絲的雪,卻時時感受到故鄉的氣息。
眼角被溫熱了胸口被溫熱了。溫熱我的,是綿綿不斷的情意,是生生不息的孝道。
這情,是心與夢完美結合的圣潔。
這孝,是上一代與下一代融為一體的赤城
他鄉是故鄉。武隆,你是我心靈的故鄉。
(三)
有人說,你看到主題了嗎?主題是消失。我很詫異,我怎么看都沒有看到消失兩個字。我使勁揉揉眼睛,我懷疑是不是我聽錯了。
走過了光彩華麗的時光隧道,走過綿延不斷的千年歲月。一首又一首的歌在這里唱起,我想,在歌聲響起在船兒拉起的時候,一粒種子就已經種在了我們的心底里,并且發芽、開花、生長了。
不是每一個地方都這么的具有生命力。
有山有水有風景的城。這樣美的城總是感動人。而許多人,在聽到川江號子這個名字時,就已經感動的一塌糊涂了。而更讓人們一塌糊涂并且淚流滿面的是哭嫁這樣的場面——這是我們對前人的紀念,這是我們對川江文化的守護,這是我們對巴渝歷史的感恩,是的,孝道的山水一直沒有斷流,一直在我們的血脈里流淌
在武隆,川江號子依然在響起。
在武隆,哭嫁場面依然還在。
在武隆,古老的木船依然還在。
在武隆,民歌依然響起。
我知道,山聽的懂,水看的懂,心靈聽得懂。
這是孝道的靈魂。
這是山水的靈魂。
這是武隆的靈魂。
這是民族的靈魂。
(四)
歲月過去那么久了,一切并沒有消失。是什么,讓這些東西保護的這么好。
我在書本中在山水中尋找。武隆用手指彈了一下我的腦門,我恍然大悟,原來,只一個孝字,讓我們與你緊緊的融合在一起。
一個字就夠了,守住了孝字,武隆,你就守住了山水,守住了一切。孝,你的能量居然無比巨大。
是孝字,千百年來把武隆看守的這么好。這么原汁原味,這么精彩無限。
是啊,一個孝字,包含了多少風景,包含了多少內容。也包含了力量。山有山的規則,水有水的規則,人心有人心的規則,而孝是他們都在遵守的規則。于是我們感受到,駐守在規則里的靈魂與血脈里的孝道,不用去約定,不用去看守,卻死死的駐扎在下來,風吹不透,雨淋不透,歲月也帶不走。
武隆,這是你的幸福,也是我們的幸福。。
于是,我們常常看到,在很多城市里,他們把東西丟了。然后挖掘、尋找、移植、修補,把萎縮的東西移植把打碎了東西進行修補,怎么看都覺得別扭。孝是一份古老的寶,蘊含著水份與養份,蘊含著血脈與魂魄——可這些東西不是一眼就能看出來的,我至今也不明白,毀掉古老是不知道珍惜自我作踐?是心胸狹隘目光短淺?總之,血脈斷流,魂魄迷失,生命力也就大打折扣了
而如今,許多城市依然不知道錯在哪啊。
(五)
在武隆,我聽到了這樣一個故事。
楊才紅生于1977年。1997年剛滿20歲嫁給了廟埡鄉蒲坪村韓家壩農業社楊家溝的江春。每天操持家務到地里勞動,還要照顧公公和婆婆。特別是婆婆,早年雙目失明,需要人照顧。楊才紅17年如一日,給婆子媽穿衣、喂飯、扶她上廁所。婆子媽想走哪里,她就把婆子媽背到哪里。相親相鄰辦紅白喜事,她就時常把婆子媽帶到哪里去玩和吃上可口的飯菜,她成了婆子媽的眼睛。“丈夫的媽媽就是我的媽媽,媽媽想走哪里,我就把她背到哪里,我就是媽媽的眼睛。”——這是一個最美的孝道故事,可見,孝不是說出來的,是做出來的。
故事很樸素,不華麗卻時尚,不張揚卻感到。在武隆,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是山水養育了他們,他們無愧于這里的山水。
這是孝心的一個旗幟,不,是我們每個人的一面鏡子。而現在有很多人,做了一點好事,就裱起來掛在墻上。他們想讓世界知道自己的美德。可張揚出來的美德,不是我們這個社會缺失,就是有人在為自己賺取名利的砝碼。
其實,不說出來,是最美的美德,就像楊才紅。
武隆,你讓我聽到了許多美麗動人的孝心故事,就像這里美麗的山和水一樣,這人和心就高大俊秀了許多。
(六)
我們可以輕易的走出一個城市,或者一個風景,可是我們卻走不出一個孝字。
我知道,感動人的是風景,感動人心的是孝。
不管什么時候來,山和水都還在,他們不走,武隆這么美的地方,怎么能說走就走。他們喜愛武隆這個地方,他們一輩子嫁給了武隆,只是不知他們哭嫁的場景有多震撼有多感動人。我想問問,山和水都笑了,看看風景就是了。風景有多美,他們當時就有多震撼。是啊,這愛和情都包含山和水里。此刻,我懂了,正因為感恩和傳承,武隆 的山水才這樣的美。
武隆,明白孝了這個道理,并且把這個道理告訴每一個人。武隆把孝做到了極致,于是,我們許多人都來讀都來聽,所以,你是最美的!
作者簡介:榮玉平,1973年生人,現居大連。利用業余時間寫作, 至今已在多家報刊發表文章,并上百次在各類征文比賽中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