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這天,我吃過早飯,便帶上燒紙黃香頂著蒙蒙細雨直奔媽媽的墳地走來。此時,北方的天氣微寒,墳地里遍是枯枝敗草,幾株小榆樹在微風細雨中瑟瑟抖動著,不時地發出細碎的哀嘆聲。
來到媽媽墳前,我先是跪下磕頭:“媽,兒子來看你啦。”隨著這一聲呼喚,熱淚便奪眶而出了。我點燃了幾支黃香,在頭上舉了三舉,插在媽媽的墓碑前面。然后又點著燒紙。面對媽媽的墳冢,媽媽生前的諸多往事都涌現在眼前了。
我是個從小就沒有生身父母的孩子。自從我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就讓我的養身父母抱養了。媽媽曾對我說,她把我抱回家里的時候,她沒有奶水,只能四處求爺爺告奶奶地向生孩子的女人要奶給我吃。趕上人家的孩子吃奶時,我就得餓著肚子,媽媽只好給我煮面糊糊充饑。為此,媽媽不知流過多少淚水。每逢我患有疾病的時候,媽媽嚇得提心吊膽,常常抱著我默默地禱告,眼淚吧嗒吧嗒地掉下來,打濕了她的衣襟。我是在媽媽的淚水中長大的孩子,也是父母千畝地里一棵苗。父母把我視若掌上明珠,頂在頭上怕嚇著,含在嘴里怕化了。含辛茹苦地把我養大真的不容易。“祖宗功德深似海,父母恩情重如山”。直到娶妻生子以后,我才深切地體會到這幅對聯的深刻含義。在我的心里,爸爸是天,媽媽是地,天大地大恩情大。
轉眼幾十年的時間匆匆過去了,我已年近花甲,我的兒子們也都立業成家了,而媽媽卻衰老了。她的身體每況愈下,終歸有一天病倒了。據醫生診斷,媽媽是腸癌晚期。對于我而言,這無異于一個晴天霹靂。住院手術,打針,都無濟于事。無奈中,我只好四處尋找民間妙術奇方。各種方式都嘗試過了,依舊不見成效。殘酷的現實告訴我,媽媽將不久于人世了。我心如刀絞,寢食不安。
我知道,在這個世上,只有我才是媽媽最親的人,此時她最需要我的陪護。我也知道,留給媽媽的時日已經不多了,我陪護在媽媽身邊的分分秒秒都是彌足珍貴的。在媽媽病危那段日子里,為了方便照顧媽媽,,隨時聽候媽媽的呼喚,我便把行李搬到媽媽的炕上,挨著她睡覺了。她餓了,我給她喂飯,她渴了,我給她飲水,她尿了,我給她洗涮尿布,她拉不下屎來,我只好用手一點一點地給她往外扣。
“難為我的兒啦。”
“媽咋這么說呢,我小的時候,你不也是給我刮屎擦尿的嗎?”
她忽然問我說:“媽住院看病化了很多錢的吧?”
“哦,都是你那兩個在北京的孫子掏的。”我安慰她說,“只要媽能繼續活著,一切都無所謂啦。”
“傻孩子,媽都八十四啦,還能總活在世上啊?”媽媽說,“這輩子養了你這么個孝順兒子,媽也知足啦。”
我告訴她說,北京那兩個孩子明天就回來看她了。媽媽的眼睛里立刻就放出喜悅的光芒,噙著淚花說:“好,好,我的孫子都出息了,又那么孝順。每年回來都記著給奶奶買好多吃的穿的。你看,我這金戒指,金耳環還都是他們哥倆給買的呢。”
“應該的。”我說,“人們都說養兒養女防備老,人到老來,子孫都是不孝的畜生,當初就不如養一只看家狗,狗吃了你的東西還知道沖著你搖搖尾巴呢。”
媽媽嘿嘿笑了:“你下邊有這兩個好兒子,到老了,你會很幸福的。媽閉上眼睛也放心啦。”
夕陽留不住,風霜讓人寒。媽媽終究還是撒手人寰而去了。兒子們主張把奶奶的喪失辦得風光一些,也好讓奶奶風風光光地入土為安。我說也不必太鋪張了,老人在世時,我們都沒有虧待她老人家,這段日子你們也沒少花費,只要過得去就算可以啦。
“爸爸放心吧,你啥也不用管,一切有我們哥倆辦。”大兒子這樣說。
我說:“發送你奶奶是爸爸的責任,你們做孫子的沒有這種義務。”
“怎么沒有呢,我們也都是在奶奶的懷里長大的。盡一點孝道也是應該的。”
聽著兒子們的肺腑之言,我心里熱乎乎的,淚珠兒在我的眼圈里轉動了。
出殯那天也是個陰雨天。我扛著靈幡跌跌撞撞地走在泥濘的土路上,哭得泣不成聲。兩個兒子分別在兩邊挎著我的胳膊,生怕我滑倒。我深切地感到了父子深情。
下葬時,眼看著一鍬一鍬的黑土埋在媽媽的棺材上,就仿佛埋在了我的心上,讓我心緒紛雜,感慨萬端。從此媽媽便長眠地下,陰陽兩隔,我再也看不到媽媽那慈祥的容顏,再也聽不到媽媽那和善的話語,再也感受不到媽媽那深切地關愛。我捶胸頓足,兩手抓撓著粘糊糊的泥土,哭得痛徹心扉。
媽媽的溘然長逝,委實給了我沉重的一擊,幾乎把我徹底擊垮。像是得了一場重病似的,在床上整整躺了三天。
北方清明時節的天氣很不正常,今天的雨下得越來越大了。雨水順著媽媽的石碑無聲地往下流淌著,和著我的淚水順著我的面頰流到嘴角,是咸是澀竟感覺不到了。我跪在雨中,對媽媽傾訴著:媽,你知道嗎,兒子現在已經退休了,每月有退休金,你那兩個孫子都做了公司老總,他們下邊都有了自己的孩子。我們夫妻倆和你老孫子,重孫子在一起生活的很好。。。。。。。
最后,我對著媽媽的墳墓恭恭敬敬地磕了三個頭:“媽,兒子要走了,以后我會常來看你。”
離開墳地很遠了,我依舊屢屢回頭遙望媽媽的墳冢。
作者:李錫群,筆名;東北雪。本科學歷,高中高級教師。現在任黑龍江《新農村》雜志特約記者。本人于1980年開始文學創作,1982年在哈爾濱日報發表小說處女作《蓋房》。此后連續在全國各地報刊雜志上發表小說,散文數十篇,也有零星的詩歌問世。2013年秋重又恢復了輟筆20多年的文學創作。主要著作有小說:《沉睡的臥牛溝》,《老公公和兒媳婦》,《河汛》,《黃土地上的女人》,《夜幕下的河灘地》等;散文;《給黃土地》,《枸杞賦》,《京都三嘆》,《采蘑菇散記》,《鄉綠》,《夕陽下的秋色》,《難忘的情懷》《童年的風景》等。2014年散文《故鄉。童年。天堂》獲得莫言杯文學大賽獎,散文《燭光點點》榮獲2014年諸城市“中國夢。教育美”教師節征文大賽三等獎,散文《夕陽下的秋色》榮獲首屆“中國夢之路”全國主題征文大賽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