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百善孝為先。羊有跪乳之恩,牛有舔犢之情,大地乃萬物之源,父母是生命之本。人生于世,長于世,是父母給予了我們生命,是父母辛勤地養育著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在父母的悉心關懷、百般愛護和辛苦撫養下慢慢長大的。在我們的一生中,對自己恩情最深的莫過于父母,所以說感恩父母,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經地義的美德。
意大利《機會》雜志記者在采訪世界首富比爾·蓋茨時問他:“最不能等待的事情是什么?”比爾·蓋茨沒有回答記者往往希望聽到的“商機” 之類的事情。他說:天下最不能等待的事情莫過于孝敬父母。這個精彩的回答讓在場的人都很吃驚。是啊,我們常說工作太忙了,實在沒工夫看父母。其實這是托詞,難道我們比爾·蓋茨還忙嗎?面對世界首富比爾·蓋茨的回答,我們應該感到慚愧。
中國是個倡導孝道的國家,歷史上有很多孝敬父母的美談讓我們感動。郯子鹿乳奉親,董永賣身葬父,陸績懷橘遺親……縱觀古往今來的國家棟梁之材也都是非常孝敬父母的,所謂忠臣必出孝子之門。老一輩革命家朱德著文《回憶我的母親》,以無限的深情贊頌了母親無比的愛和高尚的品質。毛澤東接到母親病危的家信,星夜上路,晝夜兼程,他撫摸著母親的棺木放聲慟哭,悲痛之中揮筆寫下《祭母文》:“吾母高風,首推博愛”。宋慶齡孝心至誠,在母親靈前“飲泣不已”。陳毅探母,執意要給癱瘓在床的母親洗衣服。李鵬事母至孝,每逢假日,李鵬夫婦總要帶上母親喜愛的食物,到母親處請安問好。
父母到了要子女孝敬的時候,已經步入老齡暮年。這時,他們在生活上、精神上越來越需要子女孝敬,而且這種孝敬主要在親情,而非可用金錢或雇個保姆來替代的。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孝敬父母的機會也就逐漸減少。金錢、升遷、名利之類,錯過了還可以再來,而未及盡孝便失去了父母,就會遺憾終身。常言道,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如果有一天,你發現父母的臥室不再像以前那樣齊整,老人們的腿腳不再象過去那樣利索,思維和記憶不再象過去那樣清晰;如果有一天, 你發現父母喜歡絮叨陳年舊事,總是談起遠方或已故的親人;如果有一天,你發現父母不再愛吃青脆的蔬果,而是吃煮得稀爛的飯菜;你發覺他們不再愛出門、愛說笑。那么,那就是父母真的已經老的表現,身體的器官已經老化到危險的程度,需要兒女細心照料了。這時,你不要把他們當年輕人對待,更不要看著他們遲緩的一舉一動而煩心。慈鴉尚還哺,羔羊猶跪足,人不孝其親,不如禽與獸。孝敬自己的父母,這是凡人之境界。孝敬普天下的父母,這是賢人之境界。視一切眾生為自己前世的父母,永久孝敬,不惜身命,這是圣人之境界。一個稍有良知的人,都應該把孝敬父母當作為人處事、立于人世間的最基本的生活準則。
據新華社報道,江蘇省阜寧縣作出干部考察工作補充規定,首次將是否遵守“孝道” 作為干部社區征詢意見范疇,凡是不孝敬父母的干部一律不得提拔重用。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以孝道治于天下。孝,是衡量一個人道德品質的重要表現,不孝就是大逆不道。以孝道治天下,是促進國家和諧強盛的重要因素。只有孝敬父母,才能熱愛國家,整個民族才能繁榮昌盛。因此,江蘇省阜寧縣這種閃現著人性光輝的舉動,有助孝行、孝義的提倡以及社會風氣步入良性循環,是值得肯定的。
每個人都有衰老的時候,如果你不想讓自己老年孤苦,那就趕緊孝敬父母親。想想父母是把我們一把屎一把尿撫養成人的至親,他們年老的時候,正是最無助的時候,我們有責任和義務去幫助他們共同渡過暮年的歲月。記住,不管是逢節過年,還是雙休時間,只要有機會,就?;丶铱纯?,及時孝敬父母,讓他們享受兒孫繞膝的天倫之樂。千萬不要等年邁的父母百年后再悔恨交加。因為孝敬父母的機會一旦失去就永遠不再來,那樣,留給自己的只有千古的遺憾!
作者簡介:劉志宏,大專文化,政工師。在全國30多家報刊上發表作品近800篇,多篇作品獲獎。中國國土資源作協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