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過晚飯后,媽媽神秘地說:“我的這個手機真好,用了八年多了,從沒交過話費,也沒停過機,只怕是移動公司收費時漏掉了這個號碼了?”我與丈夫在一旁偷笑著,心直口快的妹妹接過話題:“您的話費不夠時都是我們在外幫您交的,后來擔心您手機停機,姐姐才特意把您的話費消費綁在她的話費上。”
媽媽一聽,直怪我們沒早告訴她,心痛地說:“有時同老爹爹老婆婆們一起打牌時,別人要打電話給她們在外地工作的子女,我都是要她們用我的電話,我一直以為我的電話不要錢。”媽媽邊說邊懊惱不已。
媽媽生養了我們姊妹六人,在那個重男輕女的年代里,媽媽飽受別人的歧視,甚至包括我的父親,父親有一段時間是不歸家的。堅強的媽媽咬咬牙說:“我要把女兒養得比別人的兒子更有出息!”在媽媽的堅持下,我們努力讀書,擠過高考獨木橋,紛紛走出了那個小山村。現在,我們有的從醫,有的從教,有的是國家公務員,還有的被高薪聘在外資企業工作,但沒有一個留在媽媽的身邊。嘈雜的家里一下子清靜下來,媽媽悶得慌,兒行千里母擔憂,她時刻擔心著出門在外的我們的周全,積攢的千言萬語無處訴說無處釋放。我們一個個當了母親后,更加明白了媽媽的孤單與寂寞的心情,在城里手機還不夠普及的年代,我們就為媽媽買了一個手機。六姊妹輪流打電話給媽媽,但媽媽總是急急地說幾句話,就要掛掉電話。她總是說,在電話里說幾句話還要出錢,多劃不來。了解到媽媽的擔心后,我們有的說自己的話費在單位有報銷,有的說與媽媽的電話捆綁成了親情號碼,無論打多久都不要錢……這樣的解釋后,媽媽接電話的時間才越來越長。但那時,山村里信號不好,媽媽接個電話總是要跑到曬谷場邊,因此,我們打電話要十分小心地選擇時間與天氣。2006年,移動公司在我家屋后的山頂上修了一個接收塔,從此,媽媽接電話就暢通無阻了。
手機也成了媽媽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現在,用手機約牌腳成了媽媽每天的必修課,她的日子過得愜意又滋潤。
有一天,在上海的妹妹打電話我,要我快給媽媽的手機交話費,因為她剛撥電話時是停機,我放下手頭的一切工作,出門為媽媽交了話費,很少用手機的媽媽根本不知情。后來我們回家時,媽媽念叨:“別人的手機用一個月就要交話費,我的手機用了這么久還沒交過話費。”媽媽心里時時擔心著什么時候停機。但她不會查詢,村里的年輕人幫她打10086一問,手機里老是有100多元錢。原來,為了避免媽媽的手機停機,我把她的話費消費直接捆綁在我的手機上。
別人都以為媽媽的手機是不要交費的,媽媽又欣慰又自豪,別人開始慢慢地用她的手機打電話,她總是非常慷慨,有時看到別人正要打電話,她忙送上自己的手機,說,盡管打,不要錢。
這次得知了事情的真相,媽媽后悔不已,我說:“媽媽,電話您放心打,現在話費越來越便宜了。”其實,我在心里想說的是:媽媽,我們六姊妹是您一生的心血,您也是我們心底的牽掛,您的移動電話永遠可以接通才是我們人生中最大的幸福與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