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陽湖邊上有個小王莊,村子里屋舍成排,村周圍綠樹成蔭。
小王莊有個平忠老漢,六十七歲了,身子骨弱,近乎喪失勞動能力,就向兒媳提出要供養的事情(兒子出外做手藝去了),但兒媳金喜不說給也不說不給,幾天下來,愣是沒拿出一粒米一滴油來,還私下與人發牢騷說:“別人家的老人七十多歲了都能養活自己,我家公公六十多歲的人就要供養!”……平忠老漢眼瞅著耳聽著兒媳的言行——那顆心甭提有多痛啦!
村里的老哥們獲悉了平忠老漢的事,都覺得這事非得說說,千萬不能因此而壞了村風。可任憑老長輩們怎么前后比較左右評說,但就是不見金喜有啥子行動。
金喜生有一兒兩女,女兒大,讀初中了;兒子小,剛上幼兒園。這天傍晚,一家人圍坐著看電視,放的是兒子愛看的少兒節目,動畫片過后,接著又來了“寶寶學兒歌”。主持人提議,請參加節目的小朋友和電視機前的小朋友一起跟著學,金喜的兒子立馬站了起來,金喜就樂哈哈地笑著說:“小杰真聽話,長大了一定有出息!”
小鳥小的時候
老鳥喂小鳥
老鳥老的時候
小鳥喂老鳥
主持人教一句,小杰就學一句,那入神的模樣,那認真的勁兒,把金喜逗得眉開眼笑。
“我是小鳥,爸爸媽媽是老鳥,我小,你們喂我。”小杰學完兒歌,馬上聯系上了生活。
“當然,當然!”金喜諾諾稱是,還順手剝了一顆糖果送進了兒子口里。
“爺爺是老鳥,爸爸媽媽是小鳥,爺爺老了,你們應該喂爺爺!你們不喂爺爺,長大了我也不喂你們!”小杰的幾句話出來,把金喜弄得臉上紅一陣,白一陣,好久都沒說出話來……
第二天一大早,村里人就看見金喜將供養的米、油送往平忠老漢居住的老屋,旁邊還跟著她的兒子小杰。
王小杰勸教父母的故事在村子里廣為傳頌,并很快傳到了村外,人們聽后都會情不自禁地說上一句:“這孩子,將來準有出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