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結婚前,常聽身邊小姐妹們說起自己的婆婆,話語里明顯含著階級斗爭成分。后來看到影視作品中婆媳大戰戲愈演愈烈,免不得心驚肉跳,暗自在心里祈禱:今后,可千萬別讓我攤上惡婆婆。
第一次跟著男友去鄉下老家見未來的婆婆,她正在屋后的菜園子里,彎著腰栽白菜。看到我們,她趕緊放下手里的活,一路小跑過來,拉著我的手十分親熱地把我讓進屋里。中午,老人家做了一大桌子好吃的飯菜招待我,吃飯時,不停地往我碗里加菜舀湯。臨走時,她硬往我的手中塞了一個大紅包。我推辭,她便生氣,說這是見面禮,家鄉的規矩,不能不收的。我只好笑著收下。
第一次見面,我對未來婆婆的印象很不錯。回去說給小姐妹們聽,個個都撇撇嘴,說我中了婆婆的“糖衣炮彈”,說那只是表面現象,以后等我進了門,相處久了就知道了!
婚后,跟婆婆相處,倒也相安無事。我懷寶寶時,婆婆從鄉下送來許多新鮮的土雞蛋,對我照顧有加。在我臨產前一個月,婆婆因腦血管老毛病復發,醫生要求住院動手術治療,在北京工作的二哥便把她接到北京去治療。
就這樣,兒子出生后,我度過了一個月暗淡無光的生活。老公要忙工作,又要照顧我。看著周圍的姐妹被婆婆照顧著,心里很不是滋味,不由得在心里怨起婆婆來:早不病晚不病,偏偏在我最需照顧的時候生病!
寶寶剛滿月,婆婆風塵仆仆地從北京趕回家。回來就直奔我床前,像個做了錯事的孩子,滿是愧疚之情。說怪自己的身體不爭氣,不該這個時候生病。我嘴里雖然沒說什么,心里卻很不是滋味。
后來,我和老公帶著孩子去南方工作,婆婆便同去照顧孩子。婆婆是個閑不住的人,每天洗衣做飯忙家務,忙得不亦樂乎。我每天下班都能吃到可口的飯菜,看著婆婆里里外外忙碌的身影,我從心底里感激她。不知不覺間,我們之間的感情日益深厚。直到兒子讀幼兒園,婆婆才回了老家。
09年的時候,我在南方買房,借遍了親朋好友,還差兩萬多元錢湊不到手。這時婆婆拿出了一萬多的存單,說那些錢是那年她動手朮時,我們寄給她的錢沒用完,加上她平時積攢下來的零花錢。現在我們買房正需要錢,就讓我們拿去用。從婆婆手中接過帶著體溫的錢,終是忍不住,眼淚涌出了眼眶。
今年春節前夕,我帶著孩子回老家過年。因火車誤點,婆婆竟在車站守候了一夜。一下車,大雪鋪天蓋地席卷過來,站臺上的婆婆成了雪人。我無法想象,在那個漫漫的寒夜,我那年近七旬的婆婆守著孤獨的站臺一夜未眠的情景。婆婆說,軍(我老公)沒回來,我放心不下你們娘倆。幫我拿行李時,婆婆的手腳不再麻利,她佝僂著身子,花白的頭發在寒風中顫抖,臉上的皺紋如刀刻般深刻,我看到了她的那雙手,那雙纏滿了醫用膠布,滿是老繭,如松樹皮一般粗糙的老手,一到冬天便會裂開——那是她長年勞作留下的道道裂痕,我的眼淚忍不住掉了下來。從那一刻,我發誓,今生今世都要對婆婆好!
我去了市內最好的商場,花了八百多元,給婆婆買了一件羽絨大衣。回來怕她心痛錢,告訴她只用了一百多元。婆婆穿上十分舒適合身,連連夸我孝順懂事。后來,婆婆還是知道了衣服的價格,很是心痛,連說太貴了。我說,媽,您老人家操勞一輩子,省吃儉用的,從來沒舍得花錢買一件象樣的衣服,您為我們付出了那么多,我做這點事情算是孝敬您老人有的。聽了我的話,婆婆的眼里涌起了淚花。
春節后,我把婆婆從老家接到深圳來,跟我們一起生活。我告訴我的孩子說,奶奶吃苦受累一輩子,我們一定要對奶奶好,讓奶奶晚年生活得幸福。一家人一起分享食物時,我總會讓孩子把第一份先拿給奶奶。如今,我的孩子已養成了習慣,從小很知道孝敬老人。
人們常說,“家有老人是個寶”。老人是一座靠山,給我們依靠,老人的閱歷,經驗,讓我們借鑒和學習。如今,多年的相處,我早已把婆婆當作自己的媽媽,我們彼此以心相待,母女之情非常深厚。
“善待老人,就是善待自己的將來。”每個人都會有年老的時候,讓我們把孝敬老人的傳統美德,在家庭、在社會代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