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飯后,我沿環城河風景區散步,看到一位中年男子牽著兩條狗也在散步,一位路人突發感慨:“有工夫牽狗散步,沒工夫攙老娘散步。”我感覺,這位路人話雖粗俗,但卻在理。環城河風景區散步的人絡繹不絕,我四下環顧,發現有成雙成對的、有攜帶孩子的,有溜狗的,確實未發現有攙扶年邁父母的。
有一則公益廣告,一個兒童端著一盆水欲為母親洗腳,這倡導的是一種精神。在現實生活中,如此效仿是否顯得有點矯情,因為兒童本身還需要父母照料。由此我想到自己的父母。多年前,我陪感冒的兒子去醫院掛水,母親陪氣管炎發著的父親也在醫院掛水,巧遇后母親說:“我們老倆口能自己照料自己,就不想驚動兒女。”現在,父親中風一年有余,失去生活自理能力,靠母親一人已無法照料,我除每天為父親起居外,每周還要為父親洗一次澡,而為父親洗腳是其中最輕松的活兒。我感覺,人的一生本身就很短暫,而學齡前、上學、成家立業又占去了短暫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真正孝敬父母的時間少之又少。當父母需要照料時,我們應該把其看成是孝敬的機會,而不是負擔,這樣才會珍惜、用心,從而盡孝。
有人說,久病床前無孝子。這類人在需要依靠父母的時候,會圍著父母團團轉,說的比《常回家看看》歌里唱的還好聽,一旦父母需要他們照料時,便退避三舍,這和葉公好龍有什么區別?我要說,久病床前孝子多。這類人在父母健康的時候,不顯山不露水,一旦父母需要他們照料時,便勇于擔當,就像《好漢歌》曰:“該出手時就出手”。
這里必須強調的是,當父母需要我們照料的時候,我們能無條件地去助一臂之力,去撐起一片天,這才是孝敬的真諦。朋友,當父母需要你照料的時候,你在哪里?不妨就從晚飯后攙扶年邁父母散步開始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