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城市航拍紀錄片2024《鳥瞰新重慶》的制作正在進行,讓我們先睹為快,跟隨鳥瞰團隊的航拍路線,去感受城市發展的嶄新氣象。
鳥瞰新重慶,看見新風景。這里是系列報道《飛“閱”新重慶》。經過一天的緊張拍攝,直升機已經返航。今天,攝制組的飛行坐標是哪兒呢?我們打開地圖, 武隆。武隆山水因神奇的喀斯特地貌聞名于世,從空中俯瞰,又會是怎樣的體驗呢?
或許你來過武隆,但你有沒有從天上看過武隆?大自然以其鬼斧神工之力,將億萬年來的地質傳奇濃縮于此。在“不保水、不留肥”的喀斯特地貌上,如何發展經濟?旅游,是武隆找到的金鑰匙。
三十年前,以開發芙蓉洞為起點,武隆旅游蹣跚起步。三十年后,這里已經成為擁有七塊金字招牌、年游客接待量近4500萬人次的文旅大區。三十而立,“國際化”是武隆旅游提出的新目標。
到懶壩來一次藝術之旅,正成為越來越多游客打卡武隆的新方式。這個十米左右高的巨人是丹麥藝術家托馬斯·丹博在中國的第一次巨人創作。在懶壩,像這樣來自世界各國藝術家的作品還有很多。
“每兩年持續地開展國際大地藝術季,邀請了20多個國家頂級的藝術大師來懶壩創作他們的作品,接下來我們將邀請更多國家的藝術大師,擴大我們懶壩的國際影響力。”懶壩國際藝術度假區總經理劉軍說。
同在這片仙女山上,六月,世界首個女子馬球俱樂部——中國·仙女山1003 POLO CLUB也正式落戶。
俱樂部創始人告訴記者,這是來自“世界馬球之都”阿根廷的馬球馬,一共引進了100匹。它們個個矯健有力,肌肉線條流暢,在賽場上一定是一把好手。
在1003 POLO創始人羅斌看來,這里是一個真正能成為國際化比賽場地的地方,“我們不僅把它做成是一項運動,還做成了一種生活方式。一些文化的衍生品、武隆的美食,我們都會將這兒作為一個平臺,來跟全世界展現我們武隆的風采。”
沿著這片山脈繼續飛行,活化傳統村落的“歸原小鎮”、注重互動體驗的“樹頂漫步”......新風景、新業態層出不窮。它們代表著武隆旅游下一步的發展方向:著力打造研學、運動、藝術、康養、婚戀、服務六大旅游產業鏈,加速釋放旅游業“一業興、百業旺”的“倍增效應”。
武隆區文旅委副主任鄭慶華表示,加快打造更多具有武隆辨識度的標志性成果,同時做深做透國際營銷,大力發展入境旅游,打造成渝地區首選旅游消費目的地,高質量建設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
(第1眼-重慶廣電記者 魏俊雅 劉川瑩 張世軒 特約記者 王津川 代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