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武隆蹣跚起步,以開發芙蓉洞為起點,踏上旅游開發“一次創業”的嶄新征程,創造出旅游產業從無到有,斬獲全市首個“世遺”的輝煌;
2008年,武隆旅游乘勝追擊,開啟了以“做大游客總量、做強旅游經濟”為主要任務的武隆旅游“二次創業”,構建起全域旅游發展的嶄新格局;
2022年,武隆錨定加快建成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綠色發展創新示范區目標定位,緊扣“生態優先、旅游引領、三產融合、強區富民”發展要求,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聚焦“做深產業鏈、提升貢獻度”主線,全面掀起以國際化為引領的旅游“第三次創業”。
三十年來,武隆歷屆黨委政府始終一脈相承、一以貫之,一張藍圖繪到底、一茬接著一茬干,成功探索出“興一個產業、活一地經濟、富一方群眾”旅游富民的“武隆樣本”,打造出重慶旅游的一面旗幟。
“三次創業”助武隆旅游發展“三十而立”,即將扶搖而上,振翅萬里。
仙女山國家級旅游度假區
武隆旅游——從無到有,趁熱打鐵躋身“世遺”
天生三橋,游客排起長龍,乘坐觀光電梯開啟“地心之旅”;芙蓉洞,石筍、石幔、石旗、石花渾然天成,令游人嘖嘖稱奇;國家級“非遺”川江號子演出現場光影環繞,聲聲號子把觀眾拉回到烏江的激流險灘……在今年的清明小長假,武隆旅游持續火爆。4月4日—6日,全區接待游客24.23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0702.38萬元,同比增長31.55%。
1993年5月,江口鎮5位村民在距江口鎮3公里的潘家巖半腰發現了芙蓉洞;1993年6月12日,武隆區政府批準正式設立武隆區旅游局,6月23日武隆區芙蓉江旅游開發總公司成立,12月芙蓉洞正式動工開發打造。
1994年,武隆籌資850萬元開發芙蓉洞。經過4個月19天的緊張施工,芙蓉洞于1994年5月1日正式開放,實現了武隆景區零的突破,當年接待游客12萬人次。
芙蓉洞
芙蓉洞的開發,拉開了武隆旅游的序幕,具有劃時代意義,標志著武隆旅游的首次創業獲得成功。
繼芙蓉洞之后,武隆趁熱打鐵,成功開發出芙蓉江大峽谷、仙女山、黃柏渡、天生三橋、龍水峽地縫等旅游景區。隨著這些景區的不斷成熟,武隆旅游的業態逐漸完善,吸引力進一步提升。
2007年6月27日,以重慶武隆、云南石林、貴州荔波為代表的“中國南方喀斯特”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武隆成為重慶市第一處、中國第六處世界自然遺產。申遺的成功,極大地增強了武隆人發展旅游的信心。
天生三橋鳥瞰圖
二次創業——由小及大,全域旅游百花齊放
2008年12月20日,武隆作出了關于強力實施旅游“二次創業”的決定,提出了以強力宣傳營銷、做大游客總量;加強要素培育、做強旅游經濟的“二次創業”核心內容。
2009年起,武隆開始強力實施旅游“二次創業”。緊緊圍繞打造“休閑度假勝地、戶外運動天堂”,立足“領先重慶、叫響全國、享譽世界”,將“重慶的武隆”打造成為“中國的武隆”和“世界的武隆”,推動旅游高質量發展。
針對全區旅游接待能力嚴重滯后的狀況,武隆圍繞旅游六要素實施餐飲服務提檔、賓館創星升級、旅游交通建設、娛樂休閑培育、精品景區打造、特色商品開發、對外宣傳營銷、整體氛圍營造、環境建設保護、旅游安全保障“十大工程”。
2011年7月6日,文化和旅游部在京舉行“武隆喀斯特旅游區”5A授牌儀式,分別頒發天生三橋、仙女山、芙蓉洞景區國家5A級景區牌子。同年12月,仙女山度假區獲評重慶唯一的市級旅游度假區,并于2015年10月9日躋身全國首批國家級旅游度假區。
武隆同步規劃了“一心八片百點”的鄉村旅游格局。規劃的100個鄉村旅游示范(村)點,涵蓋26個鄉鎮街道74個行政村,實現了全區鄉村旅游規劃全覆蓋、旅游全域化,啟動了白馬山旅游開發打造。
2016年,武隆開展全域旅游示范區、國家級旅游業改革創新先行區和國際喀斯特旅游目的地“兩區一地”創建。并于2017和2019年,成功創建國家級旅游業改革創新先行區和首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
通過旅游“二次創業”,武隆基礎設施大幅提升,景區品質不斷優化,重大項目有序推進,品牌價值影響深遠,市場秩序更加向好,主要經濟指標穩步增長,為加快“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建設步伐,搭建起了大平臺,構建起了新格局。
武隆國際山地戶外運動公開賽。圖來源:重慶日報
三次創業——從強向盛,打造國際旅游地標
2022年2月23日,武隆區發出總動員——奮進新征程、譜寫新篇章,強力推進以國際化為引領的武隆旅游“三次創業”,為加快建設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而奮斗。
旅游“第三次創業”中,武隆縱深推進“6+4”產業鏈。2022年,全年接待游客4252萬人次、綜合收入207億元,均增長10%以上。仙女山街道荊竹村入選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最佳旅游鄉村”,武隆喀斯特旅游區獲評“成渝十大文旅產業地標”。
三十年光陰荏苒,“三次創業”助武隆旅游真正從“窮鄉僻壤”成為了“人間仙境”。2023年,武隆接待游客4494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217億元;景區接待持票游客545.7萬人次,吸引境外游客9.1萬人次,實現景區收入5.2億元,較2019年分別增長3.2%、2.6%、7.1%,均創歷史新高。
2024年,步入“而立之年”的武隆旅游,鎖定加快建成“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綠色發展創新示范區”目標,扛牢全市唯一旅游國際化試點區縣責任,聚焦“做深產業鏈、提升貢獻度”主線,縱深推進以國際化為引領的武隆旅游“三次創業”,全力打造研學、運動、藝術、康養、婚戀、服務六大文旅產業鏈,構建具有全球吸引力的旅游產品體系。
武隆區委主要領導表示,武隆將繼續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突出穩進增效、除險固安、改革突破、惠民強企工作導向,圍繞“生態優先、旅游引領、三產融合、強區富民”發展思路,縱深推進以國際化為引領的武隆旅游“三次創業”,持續深耕六大文旅產業鏈,加快創建世界級旅游景區、世界級旅游度假區,打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文旅主力店”,做靚“幽遠時空·化境武隆”國際化形象品牌。
鏈接>>>
六大文旅鏈賦能武隆全球吸引力
01豐富研學產業鏈
充分利用武隆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的美學價值和科研價值,突出地質研學、生物研學、農耕研學、文化研學、國防教育等主題,著力打造“行走山水間·武隆大課堂”研學品牌。研發喀斯特地質研學、森林生態研學等六大特色研學課程,與高校共建旅游國際化協同創新研究院、鄉村旅游學院、旅游產業研究院;仙女山樹頂漫步營地被評為市級科普基地,是綜合性互動體驗式自然教育營地。
02提檔運動產業鏈
緊扣打造國際知名山地戶外運動勝地目標任務,積極拓展山地運動、極限運動、水上運動等旅游業態,加快建設全國亞高原訓練基地、國際探險公園。編制發布《武隆區戶外運動產業發展規劃》,推出《武隆戶外運動路書》,引進女子馬球俱樂部“中國·仙女山1003 Polo Club”落戶武隆;持續舉辦芙蓉江龍舟錦標賽等品牌賽事,自2003年以來連續舉辦18屆中國國際山地戶外運動公開賽,成為全球規模最大、水平最高、最具影響力的戶外越野賽事之一,被譽為“中國山地戶外運動的旗幟”。
03延伸藝術產業鏈
積極挖掘利用農耕文化、紅色文化、烏江文化、民俗文化等,培育打造藝術品交易、藝術培訓、藝術設計等相關產業,加快創建國家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連續舉辦14屆仙女山國際露營音樂季活動,武隆喀斯特旅游區獲評“成渝十大文旅產業地標”;入選國家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建設單位;反映喀斯特山水和巴渝文化的大型實景演出《印象武隆》,已成為全市乃至全國具有辨識度、影響力的一張文旅融合發展靚麗名片。
04培育康養產業鏈
積極踐行“健康中國”戰略,利用武隆景觀、氣候、生態、溫泉、中醫藥等資源,圍繞以“醫養為根基、療養為主干、動養為輔助、食養為拓展”的康養旅游發展思路,打造具有國際化品質的康養產品,構建“康樂養生”產業體系。打造“蜂療”“灸療”“蠟療”三大特色??疲髂系貐^首家蜂療中心落戶仙女山,舉辦第四屆世界蜂療大會,獲得“中國康養產業可持續發展能力100強縣”稱號。
05織就婚戀產業鏈
圍繞人們對“山盟海誓”浪漫愛情和美好婚姻的向往,積極發展婚戀文化展示、婚禮策劃服務、婚嫁風俗體驗、婚慶蜜月度假等業態,打造國內知名浪漫蜜月旅行目的地、國際知名婚戀基地。連續兩年舉辦西部邊防暨駐渝部隊官兵集體婚禮、“520”犀牛寨土家族集體婚禮等系列活動,與央視合作拍攝《向幸福出發》武隆專場相親類綜藝節目,“仙山為盟·白馬為誓”婚戀品牌形象初顯。
06強化國際化服務鏈
增加適應旅游國際化的消費供給,做靚“旅居武隆”“尋味武隆”等消費品牌,加快構建旅游國際化服務標準體系,全力創建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以及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試點城市。開發20余款“武小仙”“隆小馬”等“文盛武隆”文創產品,建立“鄉宿聯盟”,舉辦精品酒店、特色民宿產業發展大會,酷客部落五星級酒店開門營業,9家民宿入選重慶市旅游民宿名錄;文化和旅游市場信用經濟發展試點力爭獲全國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