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出上班的拿單位證明到樓前登記,換發出入證工作就方便了”,參與武隆城區防控的突擊隊志愿者柯勝江向外出居民反復耐心的解釋,參加志愿服務3天來,在他服務的樓下,為該樓內29名因公外出的居民辦理了長期出入證。
從嚴管控
類似沒有物業服務的樓宇在芙蓉街道西路社區共89幢,武隆區公安局芙蓉派出所芙蓉西路社區民警陳萬林介紹:“疫情發生以來,街道一線防控人手不足,志愿者們積極踴躍參加防控,解決了一些問題,之前人手嚴重不足采取拉警戒線的方式,很多居民感到不解,稱影響人行道通行,補充的這批志愿者們到崗后,群防群控收到良好效果,極大的緩解了防控壓力。”
愛心接力
從小在黨員家庭長大的志愿者涂金川滿腔赤城,心中有一種“疫情面前,匹夫有責”的意識,主動向公司捐贈240個口罩,鼓勵妻子奮戰在一線。從2月1日開始,涂金川2次遞交請戰書。2月12日開始,在突擊隊擔任副組長的他和志愿者們早上8點到崗,白天機動防控,晚上7點收班后沿街夜巡宣傳,視疫情為己任,為隊員們送雨衣、送口罩、送手套等,克服防控重重困難。
簡單的午餐
戶外天氣不好時,少有人外出,但一旦陽光明媚,在家久宅的人們都想出來曬曬太陽透透氣,大學畢業和參加工作不久的志愿者冉杰今年未滿23歲,勸返了名外出的居民,每當勸回一個外出居民,接待和登記一個來訪人員,就感覺堅守的工作沒有白費,通過耐心的宣傳,柔性化服務陸續得到市民理解。
現場宣講
家住濱江花園的鐘凱為志愿者舍小家為大家的情懷所感動,家人最開始不了解,到后來自發組織,全力支持管控工作。對2月12號不聽勸說的群眾的被訓誡處理,緊緊依靠人民,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看到勝利的希望。
協同排查
通過媒體感受到全國上下在大災大難面前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頑強氣魄,劉建梅內心深受感動,個人名義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護人員捐贈了牛奶等物品,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以實際行動參與志愿服務,擔任突擊隊小組長的她,為所有志愿者送餐送水,接替頂崗代班,克服服務中遇到的種種困難。
日常工作簡餐
家住渝兆公元一號的王超夫婦在家悶得有點慌,想在買菜時帶孩子出門轉轉,聽了耐心宣傳和解釋,仔細想想志愿者們不分白晝的堅守陣地,心頭漸漸平衡了,打消了外出溜達的念想。
世紀廣場的鑫棧超市工作人員,看到志愿者早中晚都是面包+泡面+牛奶,看在眼里,十分心疼,主動為志愿者提供開水、桌凳等支援管控服務。
不愿透露姓名的社區群眾自發在家里煮了熱氣騰騰的餃子給志愿者們送餐,他們看到堅信全社會都在為這座小城盡力分憂,匯聚起越來越多的力量,抗擊疫情勝利的那一天一定會提前到來。
到處可見喀斯特志愿者身影
王偉是90年代的一名退役軍人,在武隆喀斯特公司黨委辦公室里,從厚厚一沓請戰書中,看到他寫道“作為一名國企員工,我鄭重向組織提出申請,參加抗擊疫情戰斗,我將發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持續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高海拔鄉鎮交通卡口,半個多月以來,再苦再累,堅持下去,就離“抗疫”勝利又近了一步!
機關支部宣傳委員謝景感覺自己的工作是平凡的,通過排查、宣教、登記等日常工作和群眾打成一片,不知不覺間跟樓上居民“很熟悉了”,發動群眾們自覺筑起了“抗疫”防線。
耐心勸返居民
在街頭、在巷尾、在路邊、在風中、在雨中,無數個奮勇當先的普通人,為織就一張防控網,感動著整座小城,戰勝病毒。
武隆是我家,保護靠大家。沒有國的平安,哪有家的安寧!武隆喀斯特旅游人以俯首甘為孺子牛的服務情懷,保持首戰用我,用我必勝的沖鋒姿態,投入抗擊疫情以來,共抽調多批職工志愿者303人,他們中有黨員、預備黨員、入黨積極分子、退役軍人、民兵、共青團員、群眾,堅守交通卡口,參與社區排查和防控,他們是令人窒息的世界里最平凡的志愿者,卻溫暖感動著這座為旅游而生的美麗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