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隆旅游發端于1994年芙蓉洞景區對外開放,歷經25年的發展,目前擁有“世界自然遺產、國家5A級景區、國家級旅游度假區”三大金字招牌,成為重慶旅游的一面旗幟。但是,面對迅猛的旅游發展態勢和旅游新業態趨勢,武隆旅游目前正處于轉型升級的瓶頸期。需要結合當前武隆旅游面臨的挑戰與機遇,采取有效措施,做好保障工作,從而進一步激活武隆廣博的旅游資源,豐富新型旅游業態,延伸旅游產業鏈條,實現高質量發展。
武隆旅游發展面臨的挑戰與機遇
當前武隆旅游的供需矛盾日漸突出,特別是在文旅融合、產城景聯動、旅游產品供給、旅游宣傳營銷、旅游管理服務等方面,與游客市場需求存在較為明顯的脫節和錯位。主要是旅游資源單一、開發不均衡、旅游產品供給乏力、旅游宣傳營銷粗放、旅游管理服務滯后等問題,亟待進一步解決。
同時,武隆旅游發展也面臨一些機遇。首先,武隆旅游品牌效應帶來的機遇。武隆旅游品牌響亮、美譽度高,游客滿意度全市領先,2016年12月,中國質量認證中心將“重慶武隆”品牌價值評估為261.47億元人民幣,品牌潛在價值評估為688.42億元人民幣,成為重慶旅游的一面旗幟。其次,契合旅游發展趨勢帶來的機遇。一是武隆旅游交通條件不斷改善。二是區位優勢與游客出游傾向契合。重慶主城至武隆車程不足兩小時,高鐵開通后成都至武隆也僅兩小時左右,非常適宜作為游客優先選擇的出行目的地。三是旅游資源能夠滿足游客需求。武隆觀光游已趨于成熟,鄉村旅游景點多樣,能滿足不同游客群體需要。
最后,旅游發展方向和目標進一步明確。武隆正視當前旅游發展態勢,直面瓶頸問題,大力實施全域旅游提檔升級行動計劃、創建全國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文旅融合示范區等系列舉措,明確了武隆旅游轉型升級的目標。
九個方面促進武隆旅游轉型升級
一是補齊觀光旅游產品的文化短板。核心在于提升觀光旅游的文化含量和科技含量,深度促進文旅融合,實現武隆旅游產品文化含量、科技含量和生態含量的有機結合。
二是完善度假旅游的服務功能。按產城景融合要求,豐富仙女山度假區的配套服務。三是豐富休閑旅游的體驗產品。引進和培育高品質休閑旅游項目,形成觀光旅游、休閑旅游、度假旅游的全鏈條。包括大力引進游樂類項目、引培戶外體育類項目、發展藝術類旅游項目等。
四是挖掘旅游產業新興業態。大力發展商務會展游、科普研學旅等,推動旅游業邁向中高端水平。五是優化旅游發展功能布局。核心在于積極發揮規劃引領作用,不斷優化全域旅游功能布局。包括優化全域旅游空間布局、加強區域間協調聯動、推進產城景融合發展等。六是縱向推動四季旅游發展。綜合利用山地立體氣候資源,推動全區旅游由夏季向春秋兩季延伸,做優冬季旅游品牌。
七是創新旅游宣傳營銷推廣模式。整合優化全區旅游營銷體系和市場渠道,實現自主掌控市場、充分利用市場、有力引領市場目的。八是創新旅游管理服務。核心在于進一步創新旅游管理服務體制機制,激發旅游產業發展活力,加快轉型升級、實現提質增效。九是強化旅游人才隊伍建設。建立起“高精尖”人才“引育留”培養機制,加強人才培育、人才引進和智庫建設,為武隆旅游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動力。
做好保障工作推動武隆旅游轉型升級
首先,做好組織領導保障。需要進一步強化組織領導,明確責任,完善旅游工作監督和考核評價體系,對抓旅游發展工作實行個性化、差別化考核,依據監督考核結果落實獎懲措施,從而全面激發干部干事創業的熱情。
其次,強化發展要素保障。一是深入推進旅游發展要素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建立多元化發展要素保障體系。二是強化旅游資源的資本化運作,創新旅游項目建設投融資機制,進一步發揮社會資本作用。三是對影響力大、帶動能力強、綜合效益好的旅游項目,采取“一事一議”,在土地儲備、項目審批、基礎設施配套、前期市場培育和推廣等方面給予重點扶持。
最后,進一步優化政策環境。一是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對涉旅企業項目實行“保姆式”服務,開通審批綠色通道,高效快捷地為旅游企業發展排憂解難。二是充分發揮政策激勵作用,推出含金量高、可分解、可落實、可考核的促進旅游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措施。三是細化完善開辦旅游企業、開發旅游商品、打造高端民宿等獎勵辦法,鼓勵城市資本下鄉發展,激發創新創業活力。(作者系重慶市武隆區委書記 黃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