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江號子與傳統書法,一個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一個是中華名族文化藝術的瑰寶,兩者相結合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激蕩出怎樣的藝術之美?5月28日,百余名來自全國各地的書法神童齊聚重慶武隆仙女山,共同書寫了一幅長達百米的書法長卷,以實際行動呼吁人們對中華傳統文化精髓的傳承與保護。無人機空中俯瞰創作現場,航拍下了震撼的場面,以獨特視角記錄下這一值得紀念的時刻。

無人機航拍下的百米書法長卷書寫現場(圖/王俊杰)

選手在百米書法長卷上創作(圖/王俊杰)
據悉,參加此次百米書法長卷書寫的神童均為“印象武隆·第三屆全國青少年書法大賽”的獲獎選手,在該百米書法長卷上,各位神童向大家展示了隸書、篆書、行書等書法字體,嫻熟的手法、精湛的文字狀貌,整個過程充滿了內與外的賞心悅目,令不少游客大贊大開眼界。
“現在的孩子,能寫得一手好字的寥寥無幾,今天看到這些孩子小小年紀就能將咱們中華民族的各種字體書法演繹的如此精湛,著實令人驚嘆,不愧為神童。”現場,一位圍觀的游客表示。

百米書法長卷創作吸引眾多人觀看(圖/王俊杰)

來自西藏的選手用特質書法筆創作(圖/王俊杰)
當天,無人機空中航拍下了現場盛況,百米書法長卷、翠綠的草原、整齊劃一的書法現場,構成一幅極具文化與視覺美的畫卷。據悉,百名書法神童共同書寫百米書法長卷在全國尚屬首例,體現了中國書法的魅力,更預示著中國書法的發展前景的廣闊。
傳承和保護書法藝術是“印象武隆·第三屆全國青少年書法大賽”的宗旨,作為此次大賽的冠名方,大型山水實景演出《印象武隆》同樣也肩負著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精髓的責任。
川江號子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巴渝歷史文化的精粹,隨著機械船的誕生,川江邊上拉纖這一勞作方式逐漸消失,纖夫從延續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退出,川江號子這一纖夫勞作時唱作的歌謠也消失在惡浪險灘中,從此川江纖夫們堅韌不拔、無所畏懼的精神被遺忘。

《印象武隆》演出現場

再現川江纖夫艱辛的拉纖場景
父輩們的精神不能忘卻,中華文化的精髓更不能丟棄,為傳承川江號子這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12年由張藝謀、王潮歌、樊躍印象“鐵三角”團隊所打造的印象系列第七部《印象武隆》橫空出世,演出結合世界頂級聲光電技術,為觀眾打造一臺裸眼3D視覺盛宴。為真實還原巴渝人民的傳統勞作場景,該演出選址于高低落差達200余米的喀斯特地貌U型大峽谷,以實景山水為舞臺,觀眾需穿越長達288米的時空隧道而至。

纖夫退出歷史長河,但他們的精神不能忘卻。

合眾力抗激流險灘
開演四年以來,每年有數千萬觀眾傳承川江號子,而演出的口碑也在觀眾們的口口相傳中始終保持居高不下,演出已成為重慶旅游的名片。此次書法大賽的舉辦,可以說是旅游與文化的高度結合,作為全國書法交流學習的平臺與載體,與旅游相結合提升了大賽的體驗度,而對于《印象武隆》來說,在書法藝術的文化氛圍中,演出的底蘊與深度也得到了更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