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隆印象公司董事長張德兵。
武隆印象公司董事長張德兵說,明年到長城吆喝川江號子,《印象武隆》將走出國門。
作為后起之秀,與其它6個“印象老大哥”齊名全國的《印象武隆》,明年還將有大手筆推出。
昨天上午,武隆縣喀斯特印象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德兵說:“《印象武隆》公演第一年就已經嘗到了甜頭,明年準備把川江號子拉到長城等地吆喝,還考慮走出國門唱響美國等國。”
公演奪得雙冠
張德兵介紹,《印象武隆》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從去年10月的7天試演到今年4月23日開始公演,僅僅大半年時間就創造了演出262場,累計銷售45萬多張門票,實現門票收入4800多萬元的奇跡。
此外,張德兵率領的團隊還一舉奪得了7個印象系列中公演第一年觀演人數和門票收入的雙冠軍,同時《印象武隆》還獲得了全國首屆視界大賞年度“最佳旅游演出獎”、重慶市十二五規劃重點文化產業項目、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重慶最具觀賞價值的文化產業項目、2012年度同程網網友最喜歡的旅游景區等殊譽。
2010年起,張德兵擔任武隆印象公司董事長后,他率領的團隊配合導演組對劇情反復策劃、設計,最終讓這臺表現巴人團結、堅韌、樂觀豁達精神的船工號子文化遺產得以精彩呈現,也與觀眾心靈達成了共鳴。
7月23日,四川德陽一家7人開著一輛商務車來武隆觀看《印象武隆》,70多歲的雙腿殘疾老父親觀看后告訴張德兵:“我好多年都沒有看到這樣的勞動場面了,真是好感動啊!”
多元化的營銷
《印象武隆》剛公演時,武隆縣喀斯特旅游(集團)公司有關負責人一度擔心過,怕熱鬧一陣子就冷淡下來。張德兵說,他的團隊當時就清醒地認識到,即使好酒也怕巷子深。雖然武隆已有了旅游大縣的基礎,但是要做到像《印象劉三姐》那樣,成為到漓江的游客必看的節目,就必須有強勢的營銷和宣傳。
于是,武隆印象公司與武隆縣的16個旅游營銷團隊一起,從去年試演后就開始在全國各大營銷區域渠道重點推銷《 印象武隆 》。同時,他們還在各地建立了68個代銷商渠道,在涪陵、黔江、彭水等周邊區縣設立直銷店。
張德兵說,他們還與娃哈哈集團進行異業整合,聯合推廣《 印象武隆 》,利用知名網站代理票務、網絡直銷。在媒體宣傳上,不僅運用好傳統媒體擴大宣傳,而且還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體造勢,使得《 印象武隆 》在全國提高了知名度迅速飆升。
帶動百姓致富
在談到《 印象武隆 》的影響力時,張德兵連續說了幾個“意想不到”。他說,武隆已成為世界自然遺產地、國家5A級景區,《 印象武隆 》給這兩張最響亮的名片錦上添花了。此外,讓張德兵最意想不到的是,《 印象武隆 》還對當地的農家樂發展起到了很大推動作用。
《 印象武隆 》的演出是在晚上,來觀看的大量游客一般都要留在武隆住上一晚。于是,仙女山鎮的農民就看準了這個商機,今年已自發新增床位6000多張,僅僅仙女山鎮到黑桃劇場的幾公里內,今年新增的農家樂就多達30多家。
第二個讓張德兵意想不到的是,在《 印象武隆 》的帶動下,武隆的旅游商品和農副產品銷售也急劇上升。之前,武隆的牛肉干、洋芋、紅苕、獼猴桃等特產,盡管在旅游帶動下賣的也不錯,但現在更多的游客要留宿在仙女山鎮,他們看完演出都要吃點東西或帶點回家,這就使得這些土特產的銷量大增。
同時,旅游公司還開發了數十種《 印象武隆 》的旅游商品,包括印象武隆紅茶、T恤衫、光碟、雨傘等。據介紹,有的公司僅僅銷售這些旅游商品一年就可以賺到高達上百萬元的利潤。
張德兵說,在今年旅游市場不景氣的情況下,武隆的旅游人數依然增長了20%以上,其中《 印象武隆 》為武隆旅游起到了強勢助推作用。記者 吳國富
印象武隆
《 印象武隆 》是武隆縣政府與著名導演張藝謀、王潮歌、樊躍領銜的北京印象創新藝術發展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的大型山水實景演出,該演出充分結合武隆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資源和地方特色文化,以自然山水為舞臺背景,以群眾生產生活、民風民俗、歷史人文和美麗傳說為藝術素材,帶給觀眾以文化為線、山水為伴的視聽享受和心靈體驗。
演出場地位于武隆縣仙女山鎮桃園村,距仙女山鎮大約5公里,是一個呈“U”形的高山峽谷地帶,四周為陡峭的山峰。峽谷中的演出場地范圍大約上千畝,演出場地設置座位2600余個。
璀璨奪目、風情萬種的特色燈光是《 印象武隆 》最大的亮點之一。《 印象武隆 》在夜間演出,采用各種色彩的高科技光源從選定的角度照射到山體上,達到聲、光、電與實景交相輝映的效果,與演出情景相互融合,產生巨大的夢幻般的吸引力。